临汾新闻网讯 盐是老百姓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佐料,食盐安全和科学用盐关系到千千万万户家庭。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是多少?炒菜的时候先放盐还是后放盐?食盐里为什么要加碘?缺碘有什么危害?如何辨别假盐?……带着这些问题,11月18日,本报30余名小记者来到临汾盐务分局、临汾盐业公司,了解食盐的相关知识。临汾盐务分局还邀请了山西省地病所的专家为小记者们讲解了碘缺乏病的相关知识。
食盐学问真不少
9时许,小记者们在临汾盐务分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盐业公司的零售批发大厅、盐库、食盐配送、盐产品检测实验室等,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自己每天都和食盐打交道,却不知道平时餐桌上的盐,从生产到运输,再到老百姓的餐桌上要这么多流程。
那一袋袋食用盐堆成的小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么多盐,我一辈子都吃不完啊!”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盐,许多小记者不由地发出感叹。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记者走进了存放食盐的库房。
工作人员介绍,一个库房可存放上千吨食盐,至少保证全市市民食用两个月,我们要对全市市民的食用盐安全进行把关和监督,责任重大。”“每天吃多少盐才健康呢?”参观完盐库,一名小记者问道。“每个人一天摄入的盐不超过6克,对人体最好。”工作人员希望小记者们提醒家人炒菜时要科学用盐,而且要后放盐,因为先放盐的话,食盐里面的碘就会受热挥发。
“太神奇了,颜色变了。”在临汾盐务分局的盐产品质检室,小记者和家长们了解了普通盐与加碘盐的区别。看着一屋子的玻璃器皿和实验用品,小记者们惊叹头一次见到这么多仪器。“这个仪器是检测食用盐中是否加碘。”工作人员一边做实验一边告诉小记者如何分辨食用盐中是否加碘以及食用加碘盐对人体的好处。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但在自然界含量稀少,如果人体摄入不足,会引发很多疾病,对人体造成损害,所以食用加碘盐会保证人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
一堂生动的食盐安全课
为了让小记者更详细地了解食用盐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临汾盐务分局还邀请山西省地方病研究所的专家张向东为小记者讲了一堂生动的食盐安全课。
“咱们平时食用的碘盐,是各食盐生产厂家根据要求,专门给山西生产的。因为每个地方的缺碘情况不一样,所以食盐里面加碘量也不同。如果小朋友们缺碘,就会出现长不高、智力发育不正常等危害身体健康的病症。”张向东用事例告诉小记者食用碘盐的好处,以及碘缺乏病的危害;同时现场让小记者辨别食用盐、工业盐,加深他们对食用盐“舌尖安全”的理解。
“你们陪爸爸妈妈买盐时,一定要看清包装袋背面的厂名、厂址、配料表以及生产日期等信息。”临汾盐务分局局长陈学民还为小记者和家长们讲解了,执法人员查处打击“臭脚盐”、工业盐等案例,并现场教大家辨别真假盐的技巧,呼吁大家发现不合格的盐产品时,一定要向盐务执法部门举报。
工作人员还告诉小记者如何购买合格的食用盐,并提醒小记者,家中购买的碘盐一定要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炒菜时要炒至八成熟再放入碘盐,这样才能达到补碘的目的。
参观结束,许多小记者都记录了好几页的笔记。他们表示,自己要把这些知识记下来,回去告诉家人、同学和朋友,做一个科学用盐的小小宣传员。
记者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