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3月13日,在山西师范大学校园内,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悠闲地坐在长椅上享受着春天的和煦阳光。得知记者的来意时,老人慈祥的目光让人倍感亲切:“老伴有点轻微老年痴呆,有什么问题你问我吧。”郭宗尧老人今年83岁,“她比我小一岁,叫赵西凤。”听着郭老的介绍,一旁的老伴不时微笑着点头示意。
“万里长征”第一步
谈起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郭老笑着说:“记不清啦,已经是6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和她都是襄汾人,结婚那年我20岁,她19岁,那时我在她们村教学,是一个亲戚介绍的,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后来我们的关系还是挺亲密的。”看到记者有些诧异,郭老解释说,“相处一年后我们成亲了,这时才发现,我的舅舅和他堂兄在一起做生意,他的哥哥和我的四叔在一个商店工作。”这也许正应了那句,缘分在冥冥之中早已做了安排。
“那时我们的彩礼只有24元,但是她没要,我们去县城扯了几身衣服的布料,当时最流行的布是双面涤卡,我们总共花了五十多元,其中还包括一些生活用品。”郭老回忆说,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小家庭的“万里长征”,靠着两人的双手,一穷二白起步,一走就是60多年。
勤勤恳恳一辈子
婚后的日子里,郭老一门心思扑在了事业上,每周回家一次,赵老则负责地里、家里的活计,乐此不疲。“那您两位有共同语言吗?”听着记者的提问,郭老看着老伴自豪且非常肯定地说:“有,她这个人非常聪明、勤快,虽然小时候没有上过学,但是结婚后上了我们那里的民校,还得过奖章呢,是县级‘模范学员’。”不仅如此,两人还“统一战线”,不论多苦多难,一定要让五个孩子学业有成。
“为了补贴家用,多挣工分,本是男人干的活,她也抢着干。还记得有一年村里打井,大概有十几丈深,她硬生生地坚持到底。赶牲口耙地、赶车拉粪这些活都不在话下;冬天农闲时,她还经常推着木轮车去我们南边的煤矿拉煤。为了督促孩子们学习,她养成了每天5点起床的习惯。”谈起老伴的好,郭老如数家珍。
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他只能一星期回一次家,有时学校还会组织开会,所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全靠老伴操持。除了勤快、节俭,和婆婆同处的日子里,赵老也是贤惠孝敬,因此他们的家庭还曾被评为县级“文明五好家庭”,当时全乡只有我们一家获得这份荣誉。”郭老骄傲地说。
心手相牵过一生
除了严以律己,孝老敬亲外,郭家和街坊四邻的关系也非常好。“以前我们家住在大杂院,最多时有五户人家,那时每家人都养鸡,有时会出现这家的鸡把蛋下到了另一家的鸡窝里,时间长了,大家都会知道谁家的鸡下什么样的蛋,于是都会把蛋物归原主。”回忆过往,郭老总结说,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好,是大家都好。”
而他们“宽厚待人,严以律己”的优良传统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其中两个孩子都曾是全县的理科状元。上学、工作后也都与同学、同事相处得很好,对二老更是体贴入微。
“60年的生活表明,夫妻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面对、共同努力,是生活中保持和睦不可缺少的元素。”郭老边说边看着妻子,他们将爱写在平淡里,注释在生活的点滴中。
沐浴着春风,看着二老携手远去的背影,这不正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实写照吗?
文/图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