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李静)说到农民,人们的脑海中立马会浮现出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殊不知,新时代的新农民“能武”且“能文”。这不,4月12日“登陆”市群艺馆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金殿农民书画展着实夺人眼球,形式多样的作品不仅描绘了新农村发展的崭新风貌,更充分展现了农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书法作品细腻精到、清丽动人;美术作品秀美典雅、敦厚质朴;剪纸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氤氲着泥土芬芳的特色之作,全部出自地地道道的农民之手。作者们在劳作的间隙,放下锄头,拿起毛笔或是剪刀,在新的天地尽情挥洒自己的激情与创意,创作出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生活味道浓郁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
“临汾有句老话,说是河西里有人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已到中午,书画爱好者苏先生仍不愿离去。他流连于“土味儿艺术”之中,连连发出赞叹,农民朋友会种田,没想到写写画画也是一把好手,把家乡的灵山秀水、广袤原野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展示出新农村新农民的精气神儿。”
尧都区金殿镇是闻名全市的历史古镇,昔日的平阳府就是金殿镇的前身。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金殿平人学社在弘扬传统的道路上走过了16年,涌现出一批服务于新社会发展的文化名人和大批精华作品。纵观此次展品。承续了中华文脉,展现了现代农民的情愫和向上精神,见证了当今农村人文历史的变迁,体现了文化大镇的精神风貌。
“龙祠又名‘平水神祠’,姑射山旧称‘平山’,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平平常常的人。我们喜欢诗词歌赋,也喜欢书画剪纸和各种民间艺术。”平人学社前任社长张松林道出社名来由,他说如今日子越过越好,新农民更要活出新时代风采,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大家在纸上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用多种形式展示累累硕果和幸福生活,为乡村振兴描绘“蓝图”。同时还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深入校园开展普及课程,使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
展览现场,四幅主题各异的长卷吸引了诸多观者。一名农村教师兴致勃勃地说:一个喜字竟有这么多的剪法,还是头回见。还有上百种蝴蝶和花卉及书法长卷《龙山寺文笔会记》的剪纸,真是令人大开眼界。此次展览讴歌中国梦,颂赞和谐情,具有浓浓的新时代文化气息,使社会各界充分看到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乡村教育,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