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把教师称为园丁,播种希望,收获未来。大宁县太德中心小学教师苏荣荣就是这样把教育事业当做终生的奋斗目标,把“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育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默默奉献不言苦,三尺讲台写春秋,在山区教育的沃土上贡献着美好的青春。
为人师表 她把一颗爱心献给山里娃
苏荣荣出生在隰县黄土镇黄土村,这里地处旱垣,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穷。苏荣荣从小目睹了父老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情景,深深体会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为此,她刻苦学习,从小学到初中各门功课在全校总是全优,并于2006年考入长治学院。经过三年寒窗苦读,她终于以优异成绩毕业,2009年考上特岗教师被分配到大宁县太德中心小学任教。
带着初为人师的喜悦,苏荣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她代六年级毕业班数学和英语课程,共有31名学生,基础较差,她暗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她除了在课堂上认真讲解外,下课后还把有些听不懂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细心辅导,直至弄懂弄通为止。今年上半年,学校来了一个叫王璐的单亲家庭女孩,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由于缺少父爱和母爱,王璐性格孤僻、不合群,苏荣荣就给她单开了一个班,并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帮她晒被子、洗衣服、打饭等,用真情温暖了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使她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习也逐渐进步了,孩子把苏荣荣亲切称为“姐姐”。她经常利用星期天边洗衣服边给住校生吃“偏饭”,讲解数学难题,辅导英语单词,尤其是一些差生,她更是尽力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渐渐地学生们都愿意接近她,并和她成了好朋友。
“爱”字当头是苏荣荣老师的一贯做法,她所带的那些学生都是农村学生,并且多数家庭非常困难。学生病了,她亲自带到乡卫生院去治疗,药钱从不让学生掏;学生没有零钱了,她就慷慨解囊,解决燃眉之急;当家长向她还钱时,她一分也不要,总是说“只要孩子能念好书,这点钱就是对他们的奖励。”一句暖心的话,使许多学生家长深受感动。
曲峨镇布业村的贫困生冯世林患有头疼病,因家境贫寒,一直硬扛着。有一次,孩子上课时头疼得满脸淌汗,苏荣荣就赶紧把他带到太德乡医院,让医生做了检查,并掏出20元钱给孩子交了药费。去年9月的一天,一个小学生在课外活动时,不小心被钉子扎进脚心,鲜血直流,苏荣荣立即骑车将孩子送到镇医院,并陪着孩子治疗又垫付了医药费,孩子家长赶来时激动得不知说啥好。有些住校生星期天到她办公室补课,她做饭时就多加一些面,硬不让孩子们走。学生们吃着老师端来的热气腾腾的饭菜,感动地说:“老师,您真好!”
孜孜以求 她在教学工作中脱颖而出
几年来,苏荣荣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不断探索求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上课做直观指导,上自习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她推行的课前预习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了以前讲的多、练习少的老办法,让优秀学生和差生结对子,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成绩,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11年,该校毕业班在全县小学数学小考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在该校前所未有。同时,她的教学示范课不仅赢得了联区教师的青睐,而且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苏荣荣在太德小学除了搞好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兼任教导主任、六年级班主任等职务,每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可她没有一句怨言。参加工作近五个春秋,她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只有到了寒暑假才能回家里帮忙在地里干点农活。去年5月,母亲患病在临汾住院半个多月,她都没能顾上伺候,只是打了个电话问候了一下,让哥哥一人照顾直至出院。
为了山区的孩子们,她亏欠家人的太多、太多……然而,在教学工作中,她的真诚付出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学生家长的赞誉。2010年,苏荣荣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班主任”;2011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2012年,该校参加县上举办的“校园艺术节”活动,苏荣荣获得“指导教师奖”;同年3月份,在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中她获得“优秀奖”;9月份教师节期间,她再度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通讯员侯耀强 文/图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 心系青少年 情洒黄土镇
下一篇: 临汾阳光学校举行迎新春文艺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