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王艳军:“外乡人”的农信缘

2021-02-04 09:34: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现在把猪场的排水管道改造一下,接下来扩大规模会更加规范一些。”在42岁的王艳军看来,他这个年纪不再迷茫于做什么,而是要坚定地朝着自己选择的目标前进。

  当尧都农商银行汾河支行的客户经理席永攀前来走访时,王艳军正和父亲忙着为猪圈铺设排水管道。站在猪圈外的大树下,回忆起自己一路走过来的创业路,王艳军感慨颇多,留在记忆深处的除了创业的艰辛,还有汾河支行给予的倾力支持和帮助。

  王艳军的老家在蒲县克城,父母于2002年搬到尧都区三淇村,从此落户在当地。“刚到这儿的时候,处处感觉自己是外乡人,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工作,然后就想着捡起自己的老本行——养羊。”但让王艳军的父亲发愁的是,由于资金不足,他搞养殖的想法一直没能实现。终于,在他鼓起勇气向汾河支行咨询后,客户经理没有因为他们是外乡人而另眼看待,而是立刻实地入户调查,经过信用等资格审核,为王艳军父亲发放贷款3万元。欣喜的他很快在三淇村租下了村民的地,建起了崭新的羊舍。

  羊儿咩咩,膘肥体壮……可这样兴旺的养殖场景却没有持续很久。“最开始养羊市场还不错,但是后来波动特别厉害,我就把手里的羊相继出手,养殖就基本搁置了。”王艳军父亲回忆,自家的羊圈里不再有羊,他和家人也做起了其他的营生。

  多年来,王艳军经历了外出打工的颠沛流离,后决定留在本村搞餐饮业。“创业初期何其艰难,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买卖,其次要坚持做下去。”王艳军看好小吃摊的前景,他购买了三轮车,然后风里来雨里去地赶集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美味实惠的小吃吸引了众多食客,熟客越来越多,他的小吃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时他又做了一个决定——租门面开店,父亲劝他考虑好房租、客源等未知因素,但他觉得好的环境是多数顾客对餐饮的要求,有了进步才能有发展。

  这些年,王艳军不仅开了小吃店,还兼营酒水生意,这样稳定的状态没有让他满足。“爸,我想养猪!”2020年,当王艳军说出这个想法后,父亲的一连串问题“养猪投资大,你哪来那么多钱?”“你又没养过猪,知道怎么养吗?”“猪出栏后往哪卖?”……这些问题没有难倒他,他一一做了回答。原来,王艳军在告诉父亲自己的养猪打算之前,早已做了很多的“功课”:向汾河支行申请贷款5万元,反复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找到洪洞县屠宰场寻求合作……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王艳军做好一切前期工作,再一步步稳稳地迈起了步伐。他首先购买了20余头猪仔,精心照料,加上科学养殖,猪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他却因为一心扎在猪圈忙碌累瘦了。“他没干过这活儿,但是肯动脑、能吃苦,现在猪的存栏有近百头了,我一有空就来给他帮忙。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有更好地发展。”王艳军的父亲坚定地说道。

  为了提高猪圈环境卫生质量,王艳军和几个工人一起仔细铺设猪圈的排水管,在其中帮忙的弟弟表示,看着哥哥养猪事业发展得好,他打算下一步也搞养殖。汾河支行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将会为在养殖路上不断努力的这家人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让他们在养殖路上越走越远!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