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言志写人生

2014-06-12 07:22: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言志抒怀品岁月,谈天说地写春秋”这是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长、中国诗联书画出版社社长王庆新先生对李卯生老人的高度评价。

李卯生,襄汾县汾城东街人,1938年1月生,1958年从事教育工作,曾在汾城初中任副校长多年,1999年退休,有“杏坛翘楚”美誉。多年来,他注重道德修养,强调知识积淀,突出能力提升,曾被誉为“授知启智,求实创新”的教学好手,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优秀党员,两次参加临汾地区中考命题,被评为临汾地区德育先进工作者。他乐善好施,虚心求教,勤奋上进,严于律己,诗词、楹联、箴言、快板,散见于相关报刊。顺口溜《小王赶集》、小戏剧《两颗苹果》《象棋随想》《姑射山下红旗扬》《五星红旗飘雅典》《由一副对联想到的》等作品颇受群众喜爱。

李卯生始终不忘学习,时刻挂念学生,在民办学校任教时,办过“和同学们说说心里话”栏目,赢得广大家长师生的赞扬。在全国人民同心编织小康岁月、开拓创新、协力耕耘大好河山的奋进中,他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书写创作的先进性,把握文化思想的主流方向。退休后,李卯生潜心书艺研究,勤于研修书法,在学习创作过程中,善于汲取前人经验和艺术精华,处处留心,时时学习,特别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闪光点来辉煌自己;他师古不泥,大胆创新,反复锤炼,充实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擅长观察,积极思考,强化提炼,运筹升华,凭60多年的书法实践,功底深厚健远,翰墨韵味独特,和谐流畅,其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全国各类赛事中频频获奖,入编多种书籍,书风以行楷为主,以诗联见长,诗书联相得益彰,在艺坛享有一定声誉。

书法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在李卯生看来,书法是一种沉淀,是艺术家借鉴传统的思想来弘扬先进文化的一种表演方式,或者说是思想和艺术的组合,所以他倡导书法作用在专业化的同时更要大众化,方显价值。比如:八喜、八和、八勤、八孝,其字体秀美,内容健康向上,作品雅俗共赏,技法厚重不失飘逸,翰墨传情朗朗上口,舒耳顺意,深受大众欢迎。

在汾城大地求字者络绎不绝,李卯生老人总是有求必应,乐此不疲。与李卯生交谈或观字里行间深感老人和善之念,长久存于心间。老人生于建国之前,亲身经历国破山河在坎坷,1958年国家困难时期却又是李卯生从教报国之时。今和谐盛世,李卯生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党恩浩荡无以回报,似乎唯有书艺方能表达释怀,所以落笔之处尽是祥和,挥毫之句尽是善言颂歌,且不论书艺高低,仅老人笔尖下的墨韵赞歌,实属伟大吟唱,可亲可敬,可圈可点,书家之功德以足传千古。

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这一直是李卯生老人近几十年弘扬书艺的准则,在他的倡导下,“汾城书画活动”一直是襄汾书画事业的一个亮点,同样是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三男一女四个孩子都会抓起毛笔舞弄几下,有时也吟诗提笔与父亲合作一把,所以“艺术之家”曾誉满汾城大地,据李卯生老人讲,今年76岁的老伴郝桂枝虽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却一直是他创作的民间评委,有儿女们的支持,有老伴的鼓励,不肯虚度光阴的李卯生,走人生和谐健康路,树仁爱友善德厚风,将出《李卯生书法诗联集》,回报全社会人民。

李卯生以多面手著称,虚心好学出了名,心地善良闻名遐迩。特别是近年来,尽管老伴患半身不遂之疾,除精心照料外,他还挤时间,为父老乡亲讲健康知识、讲做人之本、讲养生之道、讲邻睦三春暖、讲家和万事兴、讲养生胜于吃药、讲保健重于治疗。练强身之体,唱和谐之歌。潇潇洒洒,超超脱脱,笑对美好幸福生活。

金樽美酒乐一时,诗联书画伴终生。了解李卯生的人亲切地说:“李卯生,人好、多才、心善良,真是像冬天的一炉火,夏天的一把扇,人人需要,个个亲近。”有这样的顺口溜:功夫不负有心者,奇迹永酬拓荒人。李卯生辛勤付出,赢来了辉煌声誉。现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北京宝延轩书画院常务院士。在多次国际国内书画大赛中,他为科学发展而写、为和谐安康而写、为转型跨越而写、为世界和平而写。多次被评为“中华爱国艺术家”、“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老年艺术杰出楷模”、获过“共和国六十华诞书画人物金奖”,他殊荣甚多,从不骄傲,仍虚心奋进,他知道虚心是每一个人奋进的永恒主题。

诗出言志写人生,痴心不改李卯生,天道酬勤,书道不远,祝李卯生老人书集早日面世,书艺大器晚成。

(图为李卯生在书房挥毫泼墨。)本报记者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杨洋

上一篇: 患者的贴心人

 

下一篇: 敢叫荒坡换新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