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成绩的取得,安泽县法院院长孙立杰认为,要归功于从书记、县长到具体办事员,以及全县各个部门对群众的充分尊重,对人民利益的高度关注。
在安泽县法院接待大厅,正中央的地板上“内圆外方”很是醒目。在孙立杰看来,内圆”代表调节手段,外方”代表法律底线,在方与圆之间是对待群众的真情实意。
法情并重化解村民纠纷
在安泽县法院院长办公室里经常会有一些突然造访的“有话要说”的群众,不需要预约,也没有限制。这一幕恰好被记者赶上了。
见到院长孙立杰时,他正在接待一位因普通纠纷而心生怨气的村民。对于工作人员“孙院长没有架子,什么人都见,还不让我们挡,一点都不像院长”的说词,孙立杰说:“其实我讲的话办案法官已经给他们都讲过好多次了,可能是群众认为院长说的算数,那我就再多讲一讲,只要群众能接受,能尽快解开纷扰,安心工作生活就比什么都强。”其实,在很多调节案件中,不但需要他说,更需要他亲自跑,需要刚柔并济的决断。良马乡的一桩土地纠纷案,时间跨越10多年,也是安泽县法院几十年来遇到的“硬骨头”。调解中,当事人多次反悔,甚至上访。
在这种情况下,孙立杰组织其他法官专门为此案成立了调解小组,加大调解力度。
“当时,为更好地方便调解,我们还邀请了临汾中院原二审办案法官,良马乡书记、乡长,包村领导共同参与,乡、村两级干部态度都非常积极,表示愿意争取资金另行划拨土地给当事人耕种,但当事人的态度却总是反反复复。
2011年1月15日,孙立杰派办案法官协同良马乡乡长驱车百余公里赶赴已搬家至长治的当事人家中上门调解,这次,该当事人同意收到赔偿款后撤回起诉,但是之后再次反悔。
在这期间,孙立杰一直保持与当事人电话沟通。“接到原告房屋倒塌的短信后,我们即刻赶到他长治家中看望,但是去之后却根本不见倒塌的房屋,甚至连他本人都没见到。”孙立杰说,虽然他欺骗了我们,但为了解决该案,我们也不能放弃。”之后,他又几次约定并亲自接待了原告及其家人,充分为其讲明调解的好处。
但是就在这最后一次接待过程中,原告又赴省上访。
对此,孙立杰决定采取强硬态度,针对原告上访内容中不实部分作出了严厉批评,并对他不合理的要求予以严词拒绝。
经过这一次的深刻教育,原告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顺利签收了调解书。
孙立杰表示:作为人民法官,我们坚持‘人民法官为人民’,同时作为共产党员,不管何时,我们必须时刻铭记为人民服务绝对没有实效期、保质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尊重与理解。”
办案过程牢记百姓尊严
孙立杰常对扎根安泽的法官们讲,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官,坚决不能为了多挣钱财而盼望老百姓打官司,能和解的官司尽量不要让老百姓走上法庭,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道德的作用不可或缺。秉着这样的工作态度,孙立杰要求全院干警在思想上树立“调解是本职、调解是责任、调解是要求”的责任意识。
为此,近几年来,安泽县法院的法官们在孙立杰的带领下,跋山涉水走进田间地头,一次次敲开百姓的大门,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耐心调解百姓纠纷,直至矛盾双方能够握手言和。
据了解,2010年,安泽县法院审、执结各类案件386件,截止到2011年审、执结各类案件175件。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结案率达百分之百、连续两年民事案件调撤率名列全省基层法院之首。然而,在这些执结案件的背后,安泽县法院的全体干警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却是无法用数据来衡量的。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能够让老百姓在安泽县法院打一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受人尊重的官司。要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感化犯了错误的人,让他们有重新做人、重新生活的勇气。”在谈起与老百姓的话题时,孙立杰态度非常果断,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真正为老百姓服务。”这份对百姓在诉讼过程中尊严的体现,具体在细节之处。在建设审判大厅、立案大厅时,孙立杰亲自设计监督,对大厅规格、座位摆放、物品陈设等问题都会亲自过问。他说:这与法律威严是不相矛盾的,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也是有尊严的。他们的人格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尊重,只有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才能更加体会到社会主义法制的崇高性与重要性。”
司法创新重在以民为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作为法官,他们更多面对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如邻里之间、亲情之间各种各样的小矛盾。
“有时候虽然一些事情并不在我们的工作范围之内,但是老百姓相信法院、相信我们,所以才会前来上访寻求对策。”安泽县法院副院长牛瑞明在闲聊之中告诉记者,前不久,一对亲兄弟因为哥哥不给弟弟做贷款担保人,一气之下,弟弟将哥哥告上了法庭。”牛瑞明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对当事人进行耐心劝说,首先稳住当事人的情绪。然后,他亲自来回跑信用社,为当事人解决贷款问题,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化解了兄弟二人的矛盾。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孙立杰还总结提炼出了民事调解“1634”工作法,即“一心专用”,审判人员用公心辨是非、诚心获信任、细心化干戈、热心解难题、耐心解疙瘩;把好六关”,即把握好立案时、送达时、开庭前、庭审中、辩论后、宣判前的六个关键环节;“找准三点”,即找准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找准矛盾转化的交叉点,找准法律与情理的交融点,有针对性地疏导和劝解当事人;巧用四法”,即灵活运用亲情感化、案例提示、换位启发、冷却择机四种调解法,有效提高了调解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创新是零的突破,人无我有;创新是超一流的发展,人新我优。”孙立杰说这是他人生的信条。他告诉记者,作为法官不能目光短浅,只讲案结、不讲事了,只讲司法、不重服务。现阶段下,许多当事人法制意识普遍不高,应诉能力低,还需要法官引导下才能正确行驶诉讼权利,这是国情、民情、社情。面对现状,法官只有更新司法理念,破除司法“万能钥匙”的陈规,强化服务,增加法院工作透明度,强化信访接待疏导释疑的司法辅助工作,使司法过程变成阳光司法,从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文化建设浇铸成功之剑
进入安泽县法院,除了那份法庭威严之余,感触最深的是那股浓浓的文化氛围。这种感觉来自于荣誉陈列室,来自于书画墙,来自于廉政长廊,来自于法院的点点滴滴。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经历过4年的行政工作、11年的政工工作、11年的院长秘书工作之后,近乎完美主义者的孙立杰已经把高标准、严要求、讲奉献、比贡献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他诚心一片、光明磊落,不怕别人挑毛病,还亲自参与设计编写《安泽审判》杂志,在全省开创县级法院编辑《年报》的先河。他欢迎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该院的工作进行检阅,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批评,对法院的发展给予指点。
为了提高干警素质,孙立杰分期分批组织干警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并与各地法院交流学习,还给全院干警配备了专用的《学习笔记本》。一位法官展示的学习笔记,让在场的人惊讶,娟秀的字后面有对法律的认知,有对案例的剖析,还有判决执行后的感受,就像影视剧一样展示在眼前。“日日有记录,月月有总结,年年有计划。如今已有很多单位的人要我们的专用笔记本了。”孙立杰笑着说。
依法治国不仅需要政府官员依法行政,更需要公民懂法知法守法,并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此,孙立杰要求按照“谁司法、谁宣传”的原则,编写印刷各种普法宣传资料,组织法官走进校园、机关、企业、社区、农村等各种群体中,让大家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孙立杰告诉记者,法院文化是激励法院队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法院整体形象的精神纽带,是法院发展的强大动力。法院文化也是沟通群众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司法效益、更好地为百姓服务的根本体现。
“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这是江苏法官陈燕萍的48字工作法。孙立杰院长说,几年来,安泽县法院就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安泽县法院先后被省委政法委、省高院评为“文明接待窗口”、全省优秀法院”、指导民调工作”先进集体、“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并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二等功”。2010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光荣称号。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结案率达百分之百、连续两年民事案件调撤率名列全省基层法院之首。
孙立杰亲自接访、处置、化解了一批又一批的“硬骨头案”,实现了案结事了。该院连续两年被临汾中院评为“和谐司法先进单位”,2012年被临汾中院评为“法律裁判文书评比优秀组织奖”。
记者 梁新红 王隰斌 尹飞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