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技术攻关项目带头人;他不断革新攻关每年为集体节约大量成本支出;他带动周围的同事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共同进步。他就是王立新,大秦铁路有限公司太原车辆段临汾运用车间整备党支部书记。
“铁路客车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千千万万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要想干好这份工作,不下苦功是不行的。”王立新说。自1996年调入铁路工作以来,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业务知识。在工作中,每当看到技术人员查看图纸破解技术难题时,他总会认真观察,提出各种疑问;每当看到老师傅们拆装关键设备,查找可能引发故障原因时,他总是递扳手、量规距、记数据,提出建设性意见;他还在休息时间把自己关在班组里重复查看设备图纸、反复拆卸配件实物,认真研究总结;回家后,他还找来相关书籍,引经据典逐层论证。随着一分分努力,王立新逐渐由铁路常识缺乏的门外汉成长为安全生产的骨干分子。
在客车车辆工作中,他不断充实自己,积累工作经验。1997年前的同蒲铁路上,整天跑的都是21型、22型“绿皮车”,工作环境复杂、条件艰苦。1997年3月,原北京铁路局临汾分局开行运城至北京西的第一列空调列车,第一批空调客车检车人员的选拔从全分局中层层考试,择优录取。王立新凭着扎实的功底脱颖而出。被分局选派到西安、石家庄、天津等兄弟站段学习空调列车的技术、管理,成为临汾车辆段空调材料库第一位材料员。因他不仅全面熟悉掌握了25A、25B、25G及美国康明斯、德国MTU各个车型设备构造原理,而且总结了一套常用设备、故障好发部位、异型设备配件的型号、规格、产地等四季损耗更换规律,摸索出一套空调客车电器设备材料常用量、最低储备量限额办法,做到了超前预想、提前储备,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强的物资保障。从事材料管理五年间,未发生一起因欠料、缺料甩车事件,被誉为材料“红管家”。
2002年他来到劳动人事科工作。新环境、新岗位,需要新知识,经过不懈努力,他通过了技术员、助理工程师资格考试,2006年考取了国家二级人力资源师资格,同时连续4年被评为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参与解决了本单位“98.6”提前退休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等一系列重要工作。
2007年,组织安排他到临汾运用车间党总支工作。如何开展党组织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铁路职工,他体现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在党支部立项攻关活动中,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大胆创新,啃下一块块“硬骨头”,《降低紧急阀故障发生率》《改造单元柴油机启动电源控制箱》《降低KTA—— —19型柴油机水循环故障》《研制电机皮带轮装卸装置》《降低空调压缩机故障发生率》《利用预压缩装置实现列车队中更换风档扁弹簧》等技术攻坚。让他先后荣获山西省优秀质量管理奖、太原铁路局优秀QC成果奖。
《利用预压缩装置实现列车队中更换风档扁弹簧》成果,突破了客车风档扁弹簧折断后,车辆段调度向车站提报分解车体拉车计划,机车司机将故障车辆从整列编组车列中分离后,车辆段库检检修人员蹬车顶,切割故障扁簧,多人合力将新扁弹簧挤压变形安装复位,机车司机再将车体复组的局限性,大胆提出利用预压缩装置实现列车队中更换风档扁弹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了协同作业单位,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人身伤害发生率,此方法目前在临汾客技库内广泛推广实施。
作为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者,王立新在工作中总是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三伏天里,地表温度近40度,库检作业都相应调整了作业时间和作业方式,但在轮缘磨耗偏大的台车转向架下,手握三种检查器的他,豆大的汗珠颗颗砸在发烫的钢轨上,丝毫没有阻碍反复测量每个台位车轮磨耗尺寸,在图纸上不停的勾画着各色的线条,创新的脚步在永不停歇的迈进。(通讯员 毛志勇)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