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心”开始

2012-10-18 08:3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时间进入10月中旬,距离马俊峰校长来到市第一实验中学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来,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园里规划得更美了。当然,最不同的还是挂在师生脸上的表情,自信、阳光,蕴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说起马俊峰,大家都不陌生,原平阳中学的校长,经历了平阳从创业到辉煌的全过程,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平阳成为全市民办学校的一面旗帜。由一所全市闻名的民办学校到一所相对薄弱的公办学校当校长,马俊峰用一句“我为平阳的老师自豪,更感到实中的老师伟大”作为开场白向记者表达自己的感受。眼前的他,依然是面带笑容,谦谦君子风度十足。
说起第一实验中学,大家更愿称之为铁中。铁中是一个市直副处单位,历史上也曾经创造过辉煌,2004年还有学生考上北大,在全市名噪一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该校发展滞后,招生都出现困难。说起来,马俊峰和铁中还真是“有缘”,2007年以来组织上几次有意向让他来铁中挑担子,可是直到2011年9月才最终定下来。他有丰富的经验,更有在这里从头干起的信心和决心,而铁中的教职工们穷则思变,也期待着能有一位理念超前、精明强干的领头人带领他们走出落后的窘境。这正应了那句古话,“上下同欲者胜”。
上任伊始,马俊峰就着手调查研究,对症下药。班子成员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学生底子差,认为来到这所学校就被贴上了“差等生”的标签;老师信心不足,怨气大。如何改变,就从“心”开始吧!他首先和班子成员座谈,讲学校的发展,讲以大局为重,讲和谐的必要性,春风化雨般将他们之间的矛盾化解于无形。其次,狠抓思想观念转变,给中层领导和老师们讲当前的教育大形势,分析铁中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表明自己改变铁中落后面貌的决心和勇气,勾画铁中的美好愿景:一年变模样,三年变优质,五年变先进,七年创一流,十年树品牌。一系列举措让大家树立起对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信心。
他把先进的资源带到了这里。这位业务出身的校长一上任就一头扎进课堂,每次听评课,他亲自参加,娓娓道来,意见中肯,独辟蹊径,使老师们耳目一新。由于他谦和敦厚、平易近人,老师们对他提出的要求大都能愉快接受。他又组织平阳和铁中的老师举行大教研活动,把平阳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带到这里,激活课堂的一潭死水。
2011年该校高中计划招8个班,但实际上分数线一再降低,最后仅招了240人。这个结果对于生源从供严重大于求的平阳中学出来的马俊峰来说,显然很不理想。但他不急不躁,提出赏识、分层、人本办学的策略,想方设法让学生乐学、善学。这个过程首先是从赏识老师开始的,带头发现老师的闪光点和长处,加以鼓励,以此营造互相包容、彼此欣赏、从善如流的人际关系氛围。再把这种赏识大而行之,老师要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不断将其长处放大,在教学中践行生本理念,重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好学生标准降下来,“坚持学习就是好学生,坚持到底就能成才”。改革不合时宜的评价观,搞AB双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在学生中开展比勤、比记、比问、比练、比合作、比进步、比习惯的“七比”活动,建立新型校园文化,全校的学习氛围日渐浓厚,校风日渐好转。
与此同时,他利用自己多年的人脉为铁中争取到了许多优惠项目。凭着领导对他的信任,争取到了2365万元的校安工程,兴建多功能餐厅和学生公寓。目前,邵逸夫基金会给了100万元,为高中教学楼的建设添砖加力。更幸运的是,今年中考招生前夕,在市局领导支持下,铁中被列入首批录取高中名单,招生情况明显好于往年。凭着在中学工作留下的良好声誉,许多高分学生慕名而来“安家落户”了。就高中来说,563分以上的就达到228个,600分以上的近30个,这在往年是不敢想的。马俊峰说,他有信心把学校的牌子越做越大,让第一实验中学的名字叫得越来越响亮。
一年来,马俊峰已经在这里扎稳了根,与班子成员和师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干得如鱼得水。老师们也目睹了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了课堂蓬勃兴起的张力,信心和力量日益高涨。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对实验中学的老师们来说,一个好校长首先是个好磁场,他走到哪里,就能把人气、资源、活力吸引到这里来,跟着这样的人干,学校有前途!(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