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东的老家在“小小竹排江中游”的于都河畔,那是当年红军长征的起源地。在他儿时,他的当“医官”的红军爷爷给他讲述自己在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的业绩;他的红军奶奶给他讲述一起参加红军的6个姐妹牺牲了5个的英勇悲壮的家史;他的小外公谢宝金,在长征途中同其他几个红军战士一起,在九死一生中把电台发电机从瑞金一直护送至延安的传奇经历(此电台发电机现珍藏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网上能查到),都深深刻印在刘志东的脑海中。红军形象,红军精神,红色传人,光荣传统,这正是刘志东“戎装在身是好汉,下岗创业志更坚”的原动力。他原是北京军区驻临汾某部司令部招待所所长,1985年全军百万大裁军时,服从组织安排,退伍回到临汾食品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员工。刚脱下绿色军装那阵,他踌躇满志,思谋着干一番大事业,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事实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美好,1999年他所在的食品公司因效益不好改制,他成了一名下岗职工,正当他苦闷、失落、迷茫时,他想起了红军爷爷奶奶,想起了他们艰苦卓越的事迹,他不等不靠,白手起家,开始了四处奔波和苦苦求索。为了选准项目,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他只身一人南下江西、江苏、浙江,北上河北、北京、内蒙,先后跑了10多个省市,进行实地调查考察、求教取经。为了节省每一分钱,吃的是干馒头、方便面,住的是小旅馆、车马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实地考察和摸索经验,他终于创办了临汾市第一家礼品公司。10多年来,虽然创业艰难、征途坎坷,但他凭着在部队磨练出来的果敢坚毅和勇于吃苦的品质,始终把红军前辈当作自己学习的楷模,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拼搏,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使企业越来越红火,把好运来礼品公司办成了集产品加工、经营销售为一体的华北地区最大的礼品公司。本着为政府分忧的宗旨,他的企业尽可能地安置了一定数量的复转军人、下岗职工、残疾青年和待业军嫂,努力回报社会,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先后被授予“爱国报国全国先进模范”、“山西省功勋企业家”、“新世纪中华英才”等荣誉称号和“临汾市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力量全国十大卓越人物”,并被选为临汾市政协委员、尧都区人大代表。2010年10月,刘志东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参加全国优秀复转军人汇报会,向温家宝总理汇报他的创业历程时,温总理听得动容,当场表扬他:“全国复转军人都能像你这样,都有你这种精神,我这个总理就好当了!”去年10月,他参加毛泽东思想学术研究会主办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型征文活动时,周铁农副委员长亲笔为他题写了“颁刘志东同志——共和国不会忘记”的墨宝。
当过兵的人,血脉中永远流淌着军人的忠诚和刚毅。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刘志东在企业经营中,恪守以德经商、诚信为本的原则,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职工,始终把讲道德、讲信誉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2007年2月15日,由于隔壁单位的仓库起火,殃及他的库房,使本公司价值120万余元的原材料瞬间化为灰烬。
正在公司因处境困难之时,突然接到了临汾海姿焦化厂打来的电话,要求订购500份蚕丝被。这份价值9万元的订单,如何在两天内万无一失地保质保量地按时履约,关系到“好运来”的信誉和形象,为保险起见,公司当即分别向上海和温州的两个厂家同时订购同样数量的蚕丝被,均要求空运到太原或郑州,再由公司用汽车转运至目的地。这样做,虽然会使公司利润减少并造成压库,但他为了公司的信誉也在所不惜。不料想,上海厂家的货源也出在温州,并且和温州的那个厂家的货都在同一时刻运到温州机场托运。两个厂家发现用货单位都是好运来的,并且事先均未付款,其中一个厂家怕自己是后订的可能会被好运来拒退,于是经办人给机场有关人员500元“好处费”要求只上自己的货,当好运来得知这一厂家的顾虑后,立即分别给两个厂家打电话明确表示:好运来说一不二,你们两家的货我们统统都要!就这样,焦化厂如期收到了500份订单的礼品。尽管好运来因空运这一宗生意少挣了4000元,并且因多订的上海厂家的500套蚕丝被,至今还有部分积压在仓库,但他们为确保自己“最诚信的”的厂家形象而无怨无悔!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打拼,刘志东已成长为备受瞩目的省、市优秀企业家,公司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刘振华对刘志东赞不绝口:“刘志东不愧是老红军的好后代,在市场经济中很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企业家!”
通讯员 马蒲宝
【责任编辑: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