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郭璞 景秀红 贾丽)不知不觉,武红丽已经在曲亭小学工作15年了。作为一名普通不过的乡村教师,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职业。她说,教育不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她是我的知心朋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武红丽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她严谨求实,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15年来,武红丽从不迟到早退,每天总是早早地来到班上和学生一起学习。在她的班级中,有一个叫范凯军的同学,刚转来时学习基础较差,经常不完成作业。当武红丽又一次把他找来时,他用央求的目光对她说:“老师,您会请我爸爸来吗?”武红丽反问了他一句,“难道你希望你爸爸来吗?”他说:“不希望。”武红丽说:“那你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回答道,“因为我老不完成作业,他会揍我的。”武红丽紧接着说道:“我可没那么想,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听了这话,范凯军的脸上泛起了一丝微笑。武红丽趁热打铁,了解他不爱写作业的原因,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范凯军保证一定尽快改掉自己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武红丽也尊重他的意愿,没有通知他的爸爸。一段时间后,他果然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反复,但武红丽坚持抓反复、反复抓,久而久之,这个孩子渐渐地改掉了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武老师真好,她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看到孩子的心里话,武红丽特别欣慰。她说,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获得学生对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我家的孩子浪子回头了!”
2006年9月份学校开学,新学期分工时,五年制五年级最后一届毕业班的班主任老师坚决不愿意再代她的班,原因是学生太难管了,生活习惯差、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在教办统一检测中经常是排末尾。领导把这个最烂的班交给了武红丽,武红丽欣然接受。有几个老师劝她:“你真傻,干嘛去接别人的烂摊子……”武红丽说:“他们差是以前的事,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干,一定会把他们变成最好的班。”其他老师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武红丽,可武红丽并不在意她们怎么看,她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武红丽未曾料到,这个班比预想的还要差,布置的作业不做,学生每天放学后就是玩耍或看电视,根本不知道什么学习。最让人头痛的是,她在讲台上讲课,80%的学生不认真听,有的做小动作,有的说话,还有的不打招呼自己就跑出去了,没有一点纪律性。刚开始几天,武红丽一直保持沉默,静静地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良的习惯,怎样才能帮他们改正。思考良久,她借鉴其他老师的管理办法,结合本班实际,最后决定采用以下方法转化这个差班:一是从实际出发,先提出一个要求,如上课铃响迅速进教室,安安静静地坐好等老师上课。这一要求做到后,提另一个小小的要求,这样下去,学生慢慢地克服了缺点,良好习惯逐渐养成。二是实行“一帮一、一盯一”,即要一名好学生帮助一名差学生,好学生负责督促、辅导差生,差生努力向好学生学习,整个班级你追我赶,学习风气有了较大改观。三是每个学生找一个竞争对手,比学习、比纪律,这样的竞争使优等生更优,基础弱的也不甘示弱,奋起直追,进步较快。她用“三步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差班有了较大转变,期末成绩陡然上升到全年级第一。学校领导激动地说:“武红丽给咱们学校放了一颗卫星!”家长们也说:“我家的孩子浪子回头了!”……这个最差的班在期末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在自豪的同时,武红丽清楚地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只有在实践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不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不断跃上新台阶。
爱能赋予人新的灵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2003年4月非典疫情在社会上蔓延,武红丽积极组织做好全班同学的防范工作,对全班学生开展科学的宣传教育,使得班级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她自己出钱给班里每个学生买体温计、给他们买预防非典的中药,趁学校灶房的空闲时间熬药给学生喝,后来又买来绿豆给他们熬绿豆汤喝。除此之外,她每天还带领他们跑步,锻炼身体。
在她的感召下,其他班主任也纷纷行动起来,共同筑起一道预防“非典”疫情的钢铁长城,从而使学校的学生都能安心学习,学校工作有条不紊。
2010年6月,武红丽因病动了手术,躺在病床上的她心里牵挂着班里的孩子们,他们在紧张的期末综合复习阶段多么需要老师的指导呀!手术七天后拆线,她急着出院回家,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第二天赶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当她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同学们又惊又喜,班长给她搬椅子,让她坐在椅子上讲课,同学为她送上一杯开水,课中还不时提醒她:“老师,您歇一会儿再讲吧!”……在爱心的感召下,全班学生更加刻苦努力,期末检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学生也从武老师身上学会了爱心给予,懂得了责任的内涵。
班里的一位学生杜仙仙,因父母感情不和了,母亲一气之下出走几年,杳无音信。而其父常年在外打工,她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爱,爷爷奶奶无力关心她的思想学习生活,加上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使她情绪低落,整天闷闷不乐。此时,武红丽写了一封信给她,鼓励她要坚强,希望她专心学习。在课余时间武红丽经常与她谈心,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给她无微不至的关爱。
她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开始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还主动跟老师谈许多从来没出口的心事,随着心理的调整,成绩也慢慢赶了上来。对“留守学生”的家长,武红丽经常与他们通电话,向他们通报子女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
通过身边发生的许许多多的小故事,使武红丽感悟到:对特殊的孩子多一点真挚的偏爱,多一点情感的交流,多一点宽容,就能让他站起来,大步向前走。爱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是教育的技巧与策略,爱更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它能创造新的人,它能赋予人新的灵魂。
十几年来,在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同事的帮助下,武红丽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不但在班级管理上大有收获,在教育教学上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先后获得洪洞县中小学教学能手、临汾市师德师风先进工作者、山西省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写论文、教案多次在省内获奖。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