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景朝霞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敬的神圣情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她便暗暗立下“当园丁孕育百花,做黄牛只讲奉献”的誓言。光阴荏苒,25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她仍然坚持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业、敬业、乐业。
景朝霞是尧都区县底镇联合学校的一名教师。在过去,这里是一所典型的没有自来水、不通电、没起码的教学设施的“三无”学校。低矮潮湿的砖瓦房加上几张简陋的桌椅,这就是学校的全部设施。由于学校条件简陋,许多新来的教师都选择离开。当景朝霞看到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她决定留下来,让这里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让他们的小脑瓜变得丰富、充实。
为使这里的孩子不再失学,景朝霞走遍了学校附近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山村的农家事务繁多,作息时间大都没规律,在偏僻的山村,要召开家长座谈会十分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景朝霞利用中午和傍晚的休息时间,一户户进行家访,动员孩子入学,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学校与家庭教育得到有机结合,她的这一举动深得学生家长的称赞。新生入学,由于学校规模小,景朝霞一人扮演了四个角色,从学校负责人到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再到炊事员。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但她从无怨言,乐观的脸上蕴藏着温和而自信的微笑。乡亲们常说:景老师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在教育事业上,景朝霞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山区稚嫩的幼苗。优等生成绩好、品德好,人见人爱,而对后进生,她用自己的细心、耐心来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奋起直追。班里有个叫遆二勇的孩子,因父母离异、缺乏管教,养成了一种自卑却又桀骜的性格,动辄撒野,成为班上有名的“刺头”。景朝霞却并没有因此冷落他、疏远他,而是敞开慈母的胸怀,帮助二勇树立自信心、摒弃陋习。“他虽然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但没有失去被爱的权利,他是我的学生,应该在我这儿得到慈母的爱。”在一次大扫除中,景朝霞发现二勇这个孩子干起活来特别卖力,于是就决定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借此机会来增强与同学们的交往。同时,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景朝霞时常给予他肯定的表扬和鼓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遆二勇慢慢变得自信、乖巧,而这一切,正是景朝霞用无私的爱换来的。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是景朝霞的工作目标。新课标颁布以后,她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开始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并根据课文的要求,对教学重点做到精选、精讲。为了让山区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景朝霞凭着坚定的信念,继续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默默奉献在教育事业上。(记者 段小婷 靳以民)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