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刚:努力工作回报山城

2012-12-19 10:11: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姚建)12月14日,一场小雪静静落在隰县县城,宁静的山城银装素裹,一派祥和。坐落在县城一隅的隰县二中校园里,讲台上的“马老板”正一板一眼地叮嘱着学生:“下午到校时大家都穿厚些。”学生们齐声应着,继而发出欢快的笑声。
    “马老板”名叫马刚,是隰县二中的一名教师,同事们戏谑着为他起的这个绰号缘于他微胖的身材。“没办法,我这身材给了大家‘腰缠万贯’的感觉。”马刚自嘲着。“到这儿一年多时间里体重增加了15斤,我总结过,这里的水好、伙食好、工作环境惬意,想不胖都难。”
    其实,一年多前刚到隰县二中时,马刚的心情可谓“郁闷至极”。2011年,马刚与女友通过特岗考试一同进入隰县二中任教,并被安排带初二年级的语文课。之前一直带高中的他短期内来不及调整更适合初中生的语文教学模式,期中考试成绩远远落后于其他班级。远离家人、水土不服、成绩不理想……诸多因素的影响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当时,唯一能够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只是“因为爱情”。
    注意到他情绪低落后,语文组的同事们纷纷倾囊相授,与他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副校长桑秀兰从自己的工资里省出钱来贴补给他……感动之余,马刚渐渐因为“一个人”爱上了“一座城”,他决心用努力工作来回报这座带给他温暖的山城。
    2012年9月开学后,马刚开始带初三毕业班。每周18个课时的工作量,加上初次带毕业班,他把所有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向自己发起了挑战。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把能够“角色扮演”的段落,都交给学生自由演绎,“我要把三尺讲台变成学生们的广阔舞台!”每篇文章的深层次剖析,他都要求学生们参与进来,从“被动接受”转型为“主动思考”;课外的许多名篇段落,他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比较,让学生们通过熏陶提升鉴赏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会通力合作……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他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因为爱情,马刚把家安在了隰县这座山城。如今,带给他自信和温暖的山城又把他的心安在了隰县二中。“再过一个月,我们的孩子就出生了,以后,我和爱人会加倍努力,把曾经照耀在我们身上的阳光洒向更多的人!”马刚言语笃定,年轻的脸庞神采飞扬!

     

责任编辑:高卓然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