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兵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2014-07-31 08:29: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无论现役还是退役,“八一”建军节对于每一个军人来说,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这种情怀以橄榄绿为基底,伴随郝维烈的回忆迸发出层层浓烈。

“和现在相比,在战争年代当兵要容易得多,几乎每个有当兵意愿的成年人都可以入伍。”今年91岁高龄的郝维烈除了听力有些障碍外,思路仍然清晰,回忆起自己的从戎经历,他能够完整地讲述那段历史,“我老家在沁源。因为年纪太小跑不快、怕跟不上队伍,我报了3次名才加入沁源游击队。”

1938年,15岁的郝维烈终于如愿成为一名游击队员,开始用热血谱写军人生涯的浩浩长卷。曾经参加过百团大战、平汉战役、抗美援朝等多次战役的他,回忆半个多世纪前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尤其在讲到一件军大衣时,老人的语气缓慢而低沉:“看见它,就好像看见了那个年月、那些战友……”

那是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郝维烈作为部队医疗所所长亲历了此次战役。“当时天儿特别冷,平均气温在零下27摄氏度左右,有时候甚至更低。”他尽量还原细节,由于战事紧迫,我军为了把握战机,在弹药、粮食、被服等物资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便上了战场。由于没有来得及发放御寒服,加上防寒装备严重匮乏,很多衣着单薄的战士都被冻伤,“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有的战士受伤骨头露在了外面还坚持站岗。”

美军一轮轮地狂轰滥炸,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担架队教导员在指挥队员运送伤员的过程中,突然,随着一声爆炸巨响,教导员身边的区域瞬间被大火吞噬。“队员们把他送到医疗队时,教导员的衣服已经被烧光了,伤势非常严重。”郝维烈的声音有些哽咽,“没有药物,只能简单包扎后送去疗养。”

在运送教导员的过程中,看着眼前冻得瑟瑟发抖的教导员,郝维烈当即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给教导员披上,“作为一个病号,他更需要那件大衣”。

然而,肆虐的狂风并未因此停下,刺骨的寒冷一阵阵袭来,郝维烈不禁打了个哆嗦。“天气太冷,靠一件薄衣服不可能扛过整个冬天。”他回忆道,就在他正为此发愁时,他们发现了一辆美国军用车,“那时候年轻,也不害怕,拿着刺刀就冲了上去。我们不但俘虏了三四个美国兵,还得到了几件棉衣。”

靠着分得的那件棉衣,郝维烈熬过了那个冬天。“那件棉衣我一直保存着,跟了我好几十年了。”他说,那是他最为宝贵的记忆,记录着壮烈情怀、浩然正气的军人精神。

在郝维烈军人精神的影响下,他的5个孩子中,“大儿子和3个女儿都当过兵。”他说,“忠诚、责任、奉献的军人精神会在他们当兵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而且纪律性也比较强。”

对于今年征兵政策的新变化,郝维烈不禁感慨:“现在军事科技越来越发达,能打仗、打胜仗也要靠更高素质、更高学历的人才。作为一名老军人,我当然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记者 卞志强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