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红:经营健康的使者

2013-03-28 09:21:2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郭永红正在给患者按摩。

 

 

 

 

 

时下,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学者型的院长,他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让每个患者都能安全快乐地就医,构建起和谐医患关系。

这位院长,就是省人大代表、尧都区骨伤科医院院长郭永红。

 

经营快乐的使者

 

近日,我们慕名来到尧都区骨伤科医院,恰巧目睹了郭永红院长给患者治病的过程。

病人陈先生拿着X光片让郭永红看,只见他略一“扫描”之后说:“你最近是不是运动太多了,滑膜出现了一些问题,我给你调整一下。”看着我们困惑的表情,他解释说:“学过骨骼生物力学,通过光片就能知道人的高矮胖瘦,发现病灶,是哪块肌肉受伤……”只见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武器”——脊神经活化器,在病人的患部“咔咔”拍打,几秒钟的功夫,原先不能站立的病人自己能站起来了,脸上的表情轻松了许多。

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带着痛苦的表情走进院长办公室,急切地问:“我这老毛病又犯了,能不能做手术?”郭永红说:“您是二峰山来的大娘吧,您年龄大,做手术有危险。”老太太呻吟着说:“这样活得太费劲了,给别人找麻烦!”“大娘,我尽力给您调整调整吧!”说着,郭永红把老人扶到病床上,开始为她矫正。他动作轻柔,宛如给自己的家人治疗。

一上午,我们的采访不时被前来找郭院长治病的人打断。

近年来,医患矛盾呈上升趋势。郭永红说,沟通不畅是造成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患者需要倾听,而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只对病情进行诊断治疗,对患者的感受不闻不问,这样就造成了彼此之间的矛盾。正因如此,他在工作中很注重和患者的交流,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记得一次出诊中,有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问他:“我会瘫了吗?”郭永红告诉他:“不会!”那个老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几乎要从轮椅上站起来。这就是心理治疗的作用。

多年的临床工作,郭永红深刻地体会到病人的痛苦与求医的艰辛,尤其是农村患者,巨额的医药费常常让一个家庭不堪重负。因此,每当看到他们被疾病折磨的痛苦表情与经济拮据时,他都尽量减免他们的药费,遇到实在拿不出钱的,他干脆先治病以后再说。郭永红说,人都是有良心的,也许他现在没钱,但是以后情况好转了,他肯定还会来医院,自己就碰到过很多这样的病人。如洪洞县辛村患者王某,患腰、腿痛10余年,在大医院花费几万元无果,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医院求诊。郭永红给患者实施美式脊柱矫正术,仅花费千元就使患者得到康复。患者感激万分,当场非要给他500元红包,他再三解释,退回了红包。后来患者赠“再生父母”锦旗一面,令在场的群众和医务人员为之感动。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透过郭院长墙上那一面面感谢的锦旗,我们仿佛看到了被郭永红治好的患者们感激的眼神。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病人,郭院长还通过电话指导病人治疗。就在我们采访的同时,他还给一位患者发信息,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从早上7:30到下午6:30,只要不忙行政事务,他都在给患者治病。一年四季,天天如此。问他累吗?他说,这是在经营快乐。每当为患者减轻病痛,每当看到患者脸上露出微笑,他的内心就会充满无比的快乐。

 

绿色治疗的先锋

 

1994年,郭永红从临汾市卫生学校医士班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从医生涯。几年的临床工作,他遇到的不少颈、腰、腿疼痛患者,由于诊断失误或治疗不正确,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钱花了不少,还是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攻克骨科技术难关。通过查资料、看信息、多方联系,他先后于1999年5月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24届国际脊柱调衡班,2000年5月参加北京首都医大举办的首届推拿按摩师培训班,2004年更是师从美国脊柱矫正博士董安立,学习美国脊柱矫正学。由于治疗颈、腰、腿疼痛的视野逐渐拓宽,前来求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郭永红的信心倍增,学习的劲头更足,在骨病的治疗中又加入了中医治疗方法。2007年6月在全国第三届整脊医学人才学术研讨会上,他被授予整脊医学杰出专家。2010年他师从台湾邱九桁教授,获得ISAT师。2011年他在全国中医药传承大会上获得“突出贡献名医”,其论文《关节松动术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的临床分析》荣获“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4月他出席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世界自然疗法大会,并参加当地义诊,受到当地市民的称奇。当时,吉隆坡方面要高薪聘请他留下,尽管对方开出的薪水很诱人,但他说作为医生要为祖国做贡献,要为家乡做贡献,毅然婉言谢绝了聘请,又回到了他的工作岗位。2012年他通过美国ACA资格认证,成为美国ACA资深会员,填补了我省的一项空白。通过中医的推拿、按摩针灸、牵引程序外加美国脊柱矫正术的相互弥补,他整理出一套治疗颈、腰、腿疼痛的方法,几年来治疗各类患者上万人次,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多次学习过程中,郭永红不但学到了前沿的技术,还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博大的精神、宽广的胸怀。他说,同行不是冤家,是一个发展的共同体。因此,学成回来后他总是举办培训,把技术教给更多的人。他担任院长之后,全院不定期举行“请进来、走出来”的培训活动,职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为群众服务的热情。在业务上,他制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并且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在医院内部开展了“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换位思考大讨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全院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思想意识,业务工作得以顺利健康发展。

郭永红身先士卒,腰里始终别着他被称为“武器”的脊神经活化器,随时为群众治疗,治疗时间平均只有0.56秒。他说,这就是绿色治疗,只要不吃药的绝对不给患者吃药,只要能用一次治愈的绝不用两次。如今,他的绿色治疗理念已经推广全院,成为医务人员的共同行动。

 

热衷慈善的专家

 

也许人们会问,郭永红年纪不大,怎么就在工作中会有这么大的激情和力量?翻开他身旁的一个日记本,我们找到了答案:“一个人只有把天下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小事做成大事,把心灵炼成水晶,才能够为天下谋福祉,为百姓做好每一件细小的实事。”以深厚的爱心对待病人,对待事业,因而焕发出无穷的激情和力量。原来如此!为了给更多的患者服务,他积极响应尧都区政府“百人、百村、百医”下乡义诊活动,三年来每逢周日必赴魏村卫生院坐诊,治疗患者从未间断,并为该卫生院组建了康复理疗科,培养出相应业务人员,为贫困患者减免费用10万余元,深受当地群众称赞。

为了将患者事后看病转化为事前预防的理念,2012年4月,郭永红在自己的恩师邱九桁教授来临之际,在梨园堂自费开办公益讲座,恩师做了《如何坐卧立行》《让你的脊梁挺起来》两次报告,众多的患者及家属、社区人士闻讯而来聆听受益。

为了将前沿的医疗技术惠及更多群众,郭永红日前又接受了山西省“健康365中心”的聘书,赴全省各地开展义诊活动。

在采访的最后,他说,希望以后可以建立一个基金会,每年免费治疗50位病人,让他们挺起胸膛健康走路。为了这份慈善情怀,他会始终努力。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