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的老刘真的把拼音学习机开发出来了,这家伙可真是个能人啊!”近段时间,尧都区尧庙镇郭村的村民对该村的“农民科学家”刘九如赞不绝口。原来,刘九如经过5年的研究,终于拿到了拼音学习机的成品。不出意外的话,这款学习机很快就能面市了。
刘九如何许人也?知道的人都会说: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工,曾经走南闯北给各个厂矿企业修理电器、电路板等,平日里乡亲们的家电坏了,也都找他帮忙。后来,他受到地方“土话”难以教导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启发,就萌生了发明拼音学习机的念头。一时之间,他的想法受到了村民们的极大争议,有的说他是“疯子”,有的则说他有“梦想”。
2010年3月,本报曾以《“能人”苦等识宝“伯乐”》一文,将刘九如自主研究开发拼音学习机、并最终得到知识产权的事迹刊发出去之后,引起读者的一阵评议。时隔3年,刘九如已经拿到了第一个成品。
4月18日,记者走进刘九如家时,他正在和妻子整理一大堆信件。“东西到底还是研究出来了,我还在深圳找到了愿意合作的生产商,现在已经制作出了成品,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刘九如告诉记者,他默默无闻地研究了5年,成功之后引来了很多的商家。他正在整理的信件,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书”。
“和研究期间的无人问津相比,现在‘信来函往’的热情真让我有些受宠若惊。”刘九如告诉记者,在得到知识产权后,他又研究了两年多,最终研究出了满意的半成品,之后带着它四处找生产商,最后在深圳找到了一位开厂子的老乡。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拼音学习机变成了最终的成品。而事实上,早在刘九如得到知识产权后,就一直有商家找他咨询,可是从没有从商经历的刘九如始终不敢相信那些一开口就“几百万”的承诺,带着一份小心。他背起电工包走南闯北,亲自去找合适的厂商,最终优中选优在深圳找到了合作商。
和5年前的四处碰壁相比,现在的刘九如可谓是意气风发。“我的梦想实现了,可实现后,我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呢?是坐在荣誉上就此打住?还是继续搞研究?”43岁的刘九如说,想来想去,他还是放不下爱研究的“老毛病”,所以仍然会再接再厉,继续科学研究。记者 苏亚兵 杨全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