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爱辉,42岁,临汾梦雅艺术玻璃厂的高级工艺师。5月13日,记者走进该厂见到了他。
得知记者来访,他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与记者攀谈起来。
“昨天接了一个聚珠彩的单子,这种工艺对材料、温度、油漆的配比、风干的时间都有很高的要求。”说着,他掏出手机翻看短信,“关注气象短信是我每天第一要紧的事,今天是17℃到37℃,聚珠彩工艺要求温度在5℃到25℃之间,所以,要等到晚上7点左右,才能正式进入程序。这种工艺的许多环节都得人工掌控,没有十几年的功夫是拿不下来的。”菅师傅说着,脸上露出自信的神情。
谈起自己的经历,他感慨地说:“直到现在,我依然享受着20年前积累的财富,这财富不是钱,而是玻璃雕刻手艺。”菅爱辉从小酷爱绘画,1988年初中毕业后,父母安排他当兵、上班,他都拒绝了。他一心想摆脱家庭的束缚,一心想证明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决意要去广州一家玻璃厂学雕刻手艺。
1989年6月的一天,在父母的叹息中,菅爱辉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初到广州,他先学绘画,聪明伶俐的他经常帮师傅端水、送饭,甚至从自己工作餐中把好菜拨到师傅的碗里。所以,师傅对他的指导就格外用心。几乎每个晚上,宿舍的人都休息了,他还打着手电筒练习绘画,一直熬到凌晨。“当时年轻,精力充沛,而且对绘画十分痴迷,我就不觉得累。”要想学会玻璃雕刻技术,除了绘画,还得学习刻版、上色、磨砂等环节。菅爱辉几乎拿出工资中的一半多,偷偷交给其他工种的师傅,为的就是全面掌握这门技能。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两年时间,诚心、痴心、进取心让他在全厂47名绘画师中迅速脱颖而出。“在广州的那两年,我收获了一生的财富,就是这门手艺!刚开始工资是600元,第二年涨到3000元,从广州回家,我是一路饿着肚子回来的,到家时,口袋里就剩7元钱了。我的工资大部分都交了‘学费’了。我的心是坦荡荡的。”1991年9月,菅爱辉回到临汾,却发现他的手艺根本无用武之地。“当时临汾都还是单位分房子,装修还是一件奢侈而遥远的事。”匆匆待了两天,他便说服父母同意自己去太原发展。父亲咬牙凑出一万元,临走时还撂下一句话:30岁以前必须结婚,钱你自己攒!1992年,菅爱辉在太原创办了蓝鹰玻璃厂,经人介绍,他为省建行制作了一个大屏风,一个单子纯收入7000元,这是生意上的第一桶金。从此,事业进入蓬勃发展期,每年收入都在20万以上,可是,户口、房子问题依然解决不了,家人又催促他赶快结婚。无奈,1998年5月,菅爱辉把厂子搬到了临汾。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一次搬玻璃上楼梯时,突然断裂的玻璃生生地割了他的左手腕上,又遇上“非典”,三个多月没有生意。粗略算了一下,2003年才挣了3000元。当时他心想当老板还不如打工。之后,他又与朋友合办经营,效果也不理想。多年的艰辛,让他彻底决定只钻技术,不当老板。如今,他被临汾梦雅艺术玻璃厂聘为高级工艺师,负责技术指导,成了工厂的中流砥柱。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不重振雄风再当老板,毕竟你有基础。”他笑着说:“这个问题,我早就想清楚了,我是‘帅’也当过‘将’也当过,现在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将才。一个人要想立足,必须给自己定好位,要有良好的心态。我感觉现在的生活状态很好,靠技术吃饭,不仰人鼻息。老板人好,我就留下,不好,我就走人,只要有手艺何愁没饭吃?”交谈中,记者感到菅爱辉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非常多,生活目标明确,且有一个从容不迫的心境。当问及是否还有更大的梦想时,他回答说:“现在从事的玻雕工作,我觉得自己只能算是手艺人。等退休了,我想进入绘画领域,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记者 陈华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