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在一起”

2013-06-05 08:26: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5月25日晚,在浙江卫视大型公益节目《中国梦想秀》录制现场,来自我市红丝带小学的生活老师、艾滋病感染者刘丽萍,带着22名艾滋病患儿的梦想,在这个全国瞩目的舞台上对话周立波,用自己真实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位观众,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每一个人:艾滋病患儿和普通人一样,对未来也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他们追求梦想,他们渴望高飞!”5月30日,记者走进红丝带小学,聆听刘丽萍和艾滋病患儿们的追梦故事。

刘丽萍放飞梦想

说起刘丽萍,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她是谁。但是如果你看过顾长卫导演拍摄的大型记录片《在一起》,那就一定会对这部纪录片中的主人公之一——“刘老师”记忆犹新。刘丽萍就是这部纪录片中的那位“刘老师”。“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过上《中国梦想秀》,后来栏目组的编导给我发短信,希望我可以带着孩子们的梦想走上那个舞台,帮助孩子们圆梦,也努力实现自己的一个梦。”刘丽萍说。

做好了准备,带着孩子们和自己的梦想,5月22日,刘丽萍和“绿色港湾”病区护士长王霞一起启程,前往杭州参加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经过3天的准备,5月25日晚,刘丽萍作为《中国梦想秀》的第五号追梦人,最后一个出现在了舞台上。

“我是一个艾滋病感染者,我今天并不是一个人来到这里,我还带着22个艾滋病患儿的梦想。”舞台上的刘丽萍,在说出第一句话后,全场寂静片刻,随后掌声雷鸣,不少现场观众大声喊着“欢迎你!”。面对眼前的一切,刘丽萍十分感动,而节目主持人给她的那个温暖拥抱,彻底打开了刘丽萍的心理防线,一行热泪,夺眶而出。

“当时周立波问我‘好多艾滋病感染者都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为什么你敢?’,对于他的问题,我很痛快地回答说‘我是病人,不是罪人,我不愿意带着面具去生活,现在我有自己的梦想,有孩子们想要实现的梦想,我要站出来,我敢站出来。’”刘丽萍说,当天的一番话,感动了场上的观众,现场有企业愿意捐助我们,周立波老师也表示,愿意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一夜,刘丽萍成了整个栏目的焦点人物,她的“追梦”顺利通过。那么,刘丽萍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

命运靠自己掌握

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是目前全国唯一以艾滋病患儿为招收对象的特殊学校。在这所学校的创办过程中,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爱心人士,从全国各地送来祝福和捐款物资。然而,随着孩子们的成长,直至今日,将有好多学生要举行成人礼,然后他们面对的将是人生的选择,将是命运的掌握。

“孩子们不可能一辈子待在这里,他们是艾滋病感染者,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展望、没有抱负、没有梦想,可是他们不敢有梦想,因为他们是‘折翼的天使’。”刘丽萍说,孩子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像健康人一样,拥有实现梦想的能力和自信,可惜艾滋病患儿们,因为心理上的压力,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让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未来。而刘丽萍自己的梦想,就是要帮助那些孩子们,拾起信心,做一个真正的追梦人。

在《中国梦想秀》现场,刘丽萍的梦想实现了,确切地说,是她梦想的第一步实现了。通过栏目援助,刘丽萍将获得55万的捐款,这笔钱她将全部用在孩子们身上。“我一直想在红丝带学校附近建设一个智能大棚,从学校走出来的孩子,或者从社会上来的艾滋病患者,可以到那里去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刘丽萍说,自己养活自己只是一个开始,她要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坚定信心。

“建立智能大棚,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事实上,光有那笔启动资金是不够的,我们还缺少技术人员,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这些技术活,还需要志愿者的援助,需要社会的关注。”刘丽萍说,能给孩子们创造一条追逐梦想的起跑线,是自己目前最大的梦想,她现在已经和学校里的孩子们分不开了,孩子们需要她,她就是孩子们的母亲。

母亲,一个伟大的称号!然而,就在刘丽萍将红丝带学校里的孩子们放在心中最深处时,她又把自己的亲生孩子放在了那里呢?

愧对家人终无奈

1973年,刘丽萍出生在运城市新绛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1996年,刘丽萍结婚还不到两年,不幸降临在了她的身上——宫外孕被送到医院治疗,其间大出血,当时医院血库血液紧缺,只好从外面找来几个卖血者输血,可没有想到就是这次输血,让艾滋病毒潜伏在了她身上。直到9年后的2005年,刘丽萍因为一次口腔治疗,才发现自己成为了艾滋病感染者。

“从发现自己成了艾滋病感染者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瞬间崩塌,我想过死,想过离家出走,想过很多很多,但最后还是来到临汾治病,后来才有了红丝带学校的生活老师刘老师。”刘丽萍说,从失去活下去的动力,到摸索着站起来,再到勇敢地走到台前,公开身份,作出为艾滋病公益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定,她感觉自己这一路都充满了挑战。

“我曾经和红丝带学校的校长开玩笑说,我就是孩子们的妈妈,的确,和这群孩子们在一起,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也许是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弃儿,我总会不自觉地担负起‘妈妈’这个角色。可我也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我在为学校的孩子们付出的同时,总会想起我的孩子。”刘丽萍说,对于孩子,她只有一个“愧”字,因为没有了妈妈的疼爱,孩子的成长注定布满了艰辛和委屈。

“我也想每天都能紧紧地抱住我的孩子,亲亲她,可是我知道,我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些艾滋病患儿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毫不保留地说,也许哪一天,你就会失去其中的一个孩子,也许哪一天,孩子们就会失去我。”刘丽萍说,对于生死,她已经看得很淡,她知道,自己如果留在孩子身边,也许哪一天就会让孩子失去这个妈妈。而她自己却想把有限的生命,献给那些真正缺少关爱的孩子。

现在的刘丽萍,全身心地投入到艾滋病公益事业中,每个月回家一次,而每次回家,面对孩子和丈夫,她总是一脸的愧疚。虽然家人对她的梦想总是给予着无限的支持,但是在她看来,她终究愧欠着家人一份团聚的幸福。

“希望下辈子可以还他们这份亲情……”刘丽萍带着笑容的脸上泪流满面。

愿刘丽萍的梦想早日实现!

记者感言

短短一个小时的采访,记者心中恍如隔世,感慨万千!看着离开记者的刘丽萍,慢慢走到孩子们中间,然后和孩子们一起笑着、跳着,感觉她是那样的活力四射,那样的魅力无穷。刘丽萍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她战胜了艾滋病的恐惧,并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无怨无悔;刘丽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她走向台前追逐梦想,为22名艾滋患儿勾勒着新生活。

眼前的孩子们团团围住自己的“母亲”,一缕阳光迎面扑来,小小的操场上传来孩子们的歌声:……世事变迁,让路人笑看你我受考验;事在人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边;风雨中,我的脸,紧紧靠在你胸前,再多苦,也不哭,泪水有咸也有甜;有了你,在身边,不知什么是危险,你说过,风雨后,阳光洒向天地间……”文/图记者 杨全 郝海军

     

责任编辑:高卓然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