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仁:邮戳里的老临汾

2013-06-07 09:56: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张春仁向记者展示他的邮戳收藏。

张春仁收集到的临汾邮戳

“集邮人不单单只集邮票,只要涉及到邮文化,不管是古代的邮路驿站,还是近代的邮戳印记,我都尽力搜集、整理,试着从中寻找老临汾的印记。”6月4日,在市集邮协会活动室中,集邮“达人”张春仁告诉记者,他近几年时间,一直在搜集各式各样的邮戳,前一段时间,他还整理了一本《新中国太原三格式邮政日戳》文献集。而现在,他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临汾邮戳文化整理工作当中。

在临汾的集邮界,说起张春仁,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集邮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大奖。而在“玩”了几十年的邮票后,现在的他开始将眼光投向了邮戳,研究在一个多世纪里,我市乃至我省的邮戳文化。“刚开始整理太原的邮戳,是因为历史上的太原和现在的太原都是我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相对的邮戳文献比较好整理,入手容易。”张春仁说,相对太原来说,临汾的很多县城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分分合合,邮戳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整理起来非常麻烦。

翻开张春仁制作成集的《新中国太原三格式邮政日戳》文献集,里面的内容详细而全面,随集展示的上百枚邮戳印记全都是张春仁自己一枚一枚搜集而来。“邮戳并不只是展现地域特征,很多历史上的地域迁徒、地名变更也都很好地展示了出来。比如太原曾出现两个地名的邮戳,一行写着‘阳曲’,一行写着‘太原’。”张春仁解释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现在的太原在1000多年前是从阳曲迁徒而来,阳曲也算是太原的一个古称。而在民国时,太原的邮戳就很好地反映了这段历史,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取消了一戳两名。

张春仁关于太原邮戳的这部文集,一经刊印,立刻引起了太原集邮圈的注意,很多太原“邮迷”不惜找上门去,就相关问题请教张春仁。“一个临汾的集邮爱好者,竟然完成了太原的邮戳文集,我的很多邮友都说我给咱临汾长了脸,而现在我已开始整理临汾的邮戳文集,争取整理得更好更全。”张春仁表示,临汾现在有17个县(市、区),可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里,并不是一直都是现在这样的行政划分,比如霍州和汾西,汾城和襄陵,在合合分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邮戳,这些都是临汾现有行政区域形成的见证,也是临汾众多古地名变迁的记录。

现在的张春仁已经搜集到了80枚临汾区域各地使用过的邮戳,其中包括各个县(市、区)在不同时期使用过的邮戳。“老邮戳最大的亮点是那时候的戳字都是从右往左走,而且很多邮戳上的日期都要手填,也就是说,邮戳上的日期只有‘年月日’这三个字,然后戳印后,营业员还要在现场填写日期,虽然很麻烦,但不必每天换戳。”张春仁说,在地域历史上,比较有特色的要数襄汾县,因为襄汾县是由汾城和襄陵两地“组成”的,所以两地的邮戳在不同时期里,戳名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再探究深一点,将乡镇里的邮戳也搜集来,那很可能一个村就有好几个邮戳。

“我现在只整理搜集了80枚临汾邮戳,但据我保守估计,整个临汾大概使用过数百枚邮戳,这还不包括一些名胜景区的景点邮戳,所以我要整理好临汾的邮戳文化文集,要走的路还很长。”张春仁说,很多邮友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研究邮戳,因为邮戳并不像邮票那样精美,从投资角度上讲也没有涨幅空间,但他总会告诉那些朋友,邮戳文化看起来枯燥乏味,但只要钻进去,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再结合临汾的地域人情,一枚小小的邮戳,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够的历史。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高卓然

上一篇: 古稀老人的书画情缘

 

下一篇: 山坳里的坚守者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