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贴画再现古老记忆

2013-07-02 08:31: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将画临摹到一块白纸板上

把拼接好的图画沿着边线剪下

在曾经由妈妈亲手缝制衣物的岁月里,家里剩下的布头堆在一处,妈妈会将其中稍微大的布头拼接起来,做成一个菱格图案的门帘。在手工缝制衣物销声匿迹的今天,我们只会偶尔看到布料店里售卖布头,但很少有人去买。80岁的老人刘俊庆却是买这些布头的常客,她能将这些布头重新利用,将之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日前,记者走进解放西路刘俊庆老人的家中。刘俊庆老人一边制作着一幅名叫《中国梦》的布贴画,一边回忆着她与手工布艺的不解之缘。

“我是在新绛县长大的,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布贴画在新绛县很受青睐,很多人都在从事这个工作,母亲也在农闲时制作布贴画挣些钱补贴家用。”刘俊庆老人说,看着母亲将破布头剪贴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很是羡慕。”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是一种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

“在上学期间,我学习了画画,本来打算在退休后的空闲时间用画画来打发的,但后来由于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不能长时间伏案,我就想起了母亲的布贴画,再加上我有画画功底,就开始做布贴画,这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刘俊庆老人笑着说。

刘俊庆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布贴画的制作过程:首先,找一幅现成的画或者自己创作的画,将画临摹到一块白纸板上;其次,沿着画的线条将白纸板剪成形状各异的若干块;第三,将合适颜色的布头一面涂满乳胶漆,然后贴上薄薄的一层海绵,再贴到剪好的白纸板上,还要将布头的边包住纸板边缘;第四,把贴好布头的纸板拼接黏贴到白纸上,补充细节部分;第五,把拼接好的图画沿着边线剪下,整体贴到硬质白纸板上,最后封边装框。

说着话,老人手下的《中国梦》已经诞生,憨态可掬的中国娃娃,活灵活现的锦鲤,仿佛跃跃欲出。老人说,在布头背面贴上海绵,会让图画显得更有立体感。

刘俊庆老人说,最初一口气做出了《金陵十二钗》系列的布贴画,接着《古代四大美女》、四大名著系列人物、巾帼英雄系列作品纷纷出炉,到目前为止,她制作的布贴画作品已有上百幅。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想要生活过得“环保”,而由布贴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艺布贴画,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用布头天然的纹理和颜色组成图画,成为了一种古老而新颖的手工艺术。

“虽然现在做布贴画的人不多,但我越来越觉得它的可贵,我想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人记住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刘俊庆老人说。记者 郝海军 潘华玲

将布头一面涂满乳胶漆

     

责任编辑:高卓然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