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庆精心制作布贴画。
“现在会做布贴画的人已经不多了,年轻人就更没有了,都是一些老人还在坚持做。民间手工工艺是一种艺术,我不希望它失传了,还想叫它走出国门,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国的手工艺术。”6月16日,在临汾市东苑小区,80岁的刘俊庆老人正在小心翼翼地制作着自己的新作品《连年有鱼》。几年来,她把破布头变身工艺品,制作的字体、人物、花卉等布贴画已经有100余幅。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色彩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是我国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布贴画自然流畅、工艺精美,它作为室内装饰品和艺术礼品,在国内外备受欢迎。
55岁退休后,刘俊庆的生活变得无聊起来。起初,她天天就是跟老伙伴们闲坐聊天,偶尔跟着一位教美术的师傅学习画画,这为她日后制作布贴画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70多岁的时候,刘俊庆由于冠心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医院养病的日子中,因为手术后不能伏案作画,刘俊庆便想起了母亲做布贴画时的情景,开始创作布贴画。出院后,她就经常去市场买一些人家不要的破布头,回家就在挂历或者报纸上找一些图案,按照这些图案做布贴画。一年的时间,刘俊庆便创作了第一部作品集《金陵十二钗》。之后,《古代四大美女》《四大名著》系列人物、《巾帼英雄》系列、牡丹花卉系列作品相继创作出来。后来,她又从国家大事中受到启发,制作出了中博会中国展览馆、福娃、广州亚运会圣火等作品。现在细细算来,老人创作出的作品已经有100多幅。纪念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时候,她的作品还在老年大学的艺术作品展会中进行了展出。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