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洞县牛站街上,有一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服装店,和其他装修气派、规模庞大的服装店比起来,这家店显得“寒酸”了很多。但是,就是这家看起来简单的小店,却承载着一个年轻人的梦。开这家店的年轻人名叫李娟,今年只有26岁,8月5日下午,记者走进她的小店,聆听她创业背后的故事。
李娟的小店虽然开在洪洞,可她却是尧都区人。每天早上坐大巴车到洪洞上班,晚上再坐火车回来,虽然尧都区到洪洞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但每天都要两地往返,确实很累。”李娟告诉记者,不过,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虽然奔波辛苦,但看着自家的小店一天天发展起来,她还是很高兴。
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什么李娟要跑到洪洞开店,相对于洪洞来说,尧都区无论市场份额还是发展渠道,都远远要比一个县城有前景。然而,李娟却不这么认为。“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前几年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我没有选择找单位应聘,因为我感觉现在工作不好找,还不如自己干。”李娟说,开一家服装店是自己在上学时就有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毕业后,她先找了一家大服装店打工试水,而最终确定跑到县城开店,也是因为在这试水的过程中作出的决定。
2008年,李娟在我市某大型品牌服装店打工时,意外听到店长对自己说:现在县里也竞争力低,房租少,投资也少,虽然销售量没有尧都区多,但最后算下来,其实在县里开店也很不错。”
店长的一句感慨,却打动了李娟的心。“我家并不富裕,如果要在尧都区开店,哪怕是最普通的小服装店,初期投资最少也要五六万元,可如果在县里,同样的店,投资最多也就三万多元。”李娟说,此外,县里的生意比尧都区的好做,尧都区里的服装店实在是太多了,相比之下,她就决定在洪洞县开店了。
“在我给别人打工的时间里,学会了如何当一个老板,如何选货、进货,如何销售……总之,打了一段时间工,我学到了很多,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我才作出了开店的决定。”李娟告诉记者,自己开店的想法,得到了家里人的一致赞同,并获得了家人的赞助,最终,拿着三万元,去了洪洞县,开始了自己开店之旅。
要想开店,首先要有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一个“外乡人”,首先找租门面就成了一件麻烦事。“作为外地人,在租房子上,就没有什么优势,一间小小的门面,在本地人那里是一个价,但到了我这里就是另外一个价。”李娟告诉记者,光租赁门面就用了一周的时间,这期间,还被各式各样的房东“欺负”,要不就是直接不租,要不就是高价出租,自己好几次动了回临汾开店的念头,但考虑到长远的效益,投资额度的控制,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去找门面。最终,在牛站街附近租到了一间三十多平的房子,租金一年一万元。
有了门面,剩下的就是进货渠道,在服装店干的时候李娟有意识的记住了几个供货商的联系方式,几次尝试性的联系得到了供货商的认可。“别人开店,都是希望在大城市,在主街道开店,而我则是在小地方开店,供货商问我为什么要跑到洪洞县,我就实话实说,告诉对方为了节省投资,结果供货商认为我很有商业头脑,让我干,一定不会赔。”李娟说,自己的想法,打动了供货商的心,得到了一个稳定的进货渠道,这也是自己能够在后来越做越稳的根本所在。
从2008年到2013年,李娟从开张时的窘迫,到发展时的盲目,她始终没有放弃,并逐渐收回了当初的投资,保持在现在一年三万元左右的收入。“开店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的故事,只是这些事都是小事,有顾客上门捣乱,也有商家洽谈合作,我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得心应手,都是从那些小事中学会了成长,学会了经营。”李娟说,自己的想法是胆大的,即便是现在,也依然有人说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如此的荒唐,放着本地的资源不用,却要到一个县城中开发新的市场,但自己却始终认为,能力有多大,市场才会有多大,自己的能力和资金无法对大商家“过招”,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到县城来发展,这不是躲避,而是战略。(记者 杨全 田志华)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