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格,三十二子,黑白两色,各执一方……她痴迷于黑白相间的世界里,一次次接受挑战;她奔走在校园推广的路途中,一副副棋盘摆上了学生们的课桌;手握小小的国际象棋,她却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她就是李爱平,一位默默无闻、执著推广国际象棋的工作者。
与棋结缘 拜师学艺
李爱平今年45岁,自幼受哥哥的影响,对国际象棋的热情也由此开始。直到14年前,与国际象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李爱平便疯狂地爱上了它。
“当时,国际象棋并不流行,为了能买到相关书籍,我号召全家出动,就连我不识字的女儿都加入其中,因此,每次买到一本书,总能让我兴奋许久。”李爱平说,当时,苦于我市没有学棋的环境,自2001年起,她多次前往太原,求教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安艳凤,并参加了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举办的培训学习。2006年,她报名参加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张鹏翔的网校,苦学棋艺。
“跟这些大师学棋,虽然花费很大,路途遥远,但学习过程是快乐的。每次看到自己有所进步,感受大师的智慧与棋德,令我备受鼓舞。”从那时起,日日习棋已是李爱平每日的“功课”,几乎占据了她所有业余时间。
买书、学棋、打棋谱、交流棋技……这几乎成了李爱平每日里不变的章程。“当时,孩子抱怨我没时间陪她玩,丈夫埋怨我不顾家,公公婆婆也觉得我有‘不务正业’之嫌,但是我觉得下棋是一种修养,我不仅要自己下棋,还要让孩子跟我一起学。”说起当初家人的“不解”,李爱平略带羞涩。
接受挑战 收获成功
对国际象棋的痴迷,不仅令李爱平享乐其中,就连女儿也跟着“上了道”。
“那会,临汾没有国际象棋老师,我只能自己教女儿下棋,而我必须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才能反馈给孩子更多。”李爱平说,为了成为一名称职教练,她萌发了向更专业的领域探索、挑战的念头。
2001年,李爱平报名参加专业的国际象棋比赛,面对优秀的棋手、专业的赛程,李爱平更多的是激动。“终于可以跟专业的选手对决,不管成败如何,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初出茅庐,李爱平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自此之后,李爱平多次被评为省国际象棋先进工作者、省优秀教练员、三次省冠军,而这一切的成绩来自于她对国际象棋的执著、坚韧与勤奋。说到成绩,李爱平坦言,也曾有过困惑,有一段时间,似乎我无论怎样努力,棋艺都不见长,但我相信,不停地努力,自有收获。”正是凭借这一简单的信念,推动着李爱平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的每个障碍,披荆斩棘,走到今天。
执著推广 希冀未来
2001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出,关于“三棋进校园”(三棋即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的通知。这让李爱平认识到,国际象棋对于每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教育意义。“下棋健脑益智,敏捷思维,而且国外教育机构对棋类运动十分重视,国际象棋在学校、社会的普及率极高”。
从那时起,李爱平多次奔走于省、市体育部门和市教育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国际象棋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文体活动的一项内容,走进了我市部分幼儿园、小学与中学,李爱平的脸上也展露出欣慰的笑容。
“‘三棋进校园’课程开展后,我发现全市对国际象棋的接受度与认知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就连小学门口的小商店都摆上了国际象棋。”李爱平欣喜地说,如今,人们谈到国际象棋已不陌生,自己钟爱的棋类运动在我市蓬勃发展,自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多年来,李爱平带领我市小棋手参与省级大大小小比赛无数,至此已培养出3名省冠军棋手,国家级专业运动员十多名,省一级棋士数十名,多次获过团体冠、亚军。同时,她还亲自率队参加全国比赛,足迹遍布北京、天津、郑州、哈尔滨等地,为我市国际象棋普及与发展竭尽全力。
然而,前进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三棋进校园”活动并没有作为校园常态化课程继续下去。14年来,一个人的坚守或许有些力不从心,面对未来,李爱平希望能有更多的部门参与其中,共同为棋类知识的普及贡献力量,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国际象棋,喜欢国际象棋,学习技艺,为国争光。
文/图 记者 成华 杜臻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