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无大小 坚持梦定圆

2013-08-18 19:52: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创业一辈子了,又回到老本行了……”李建萍感慨地说,人生该有一样自己热爱的事业,虽然我走了不少‘弯路’,但我始终坚信,只要坚持梦想就一定能实现。”8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体育南街一家染发店里,李建萍正忙着给客人染发,得知记者来访,她有些不好意思。

采访中记者得知,现年44岁的李建萍是霍州辛置镇人,在这间名为染吧的店面里,李建萍夫妻已经干了4年,2012年上半年,他们又在解放西路开了一家分店。现在,她主要负责这间店,而丈夫则负责打理那边的生意。

安顿好客人后,李建萍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初中毕业后,李建萍先后在服装厂、饭店打过工,后被安排在一个厂子当工人,但生性活泼好动的她并不喜欢这种生活模式,她的奋斗目标是下海经商,而为了这一目标她奋斗了整整24年才得以实现。

由于从小喜欢画画,李建萍认为,给人化妆、理发,就好比画人头像一样,那时候,她自学画画,常会将一个人换上不同的发型,看着一幅幅自己的得意之作,李建萍就想着,如果能够付诸实践就好了。李建萍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了美容美发上,于是成为一个美容美发师变成了她的理想。

然而,当李建萍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后,全家人却极力反对,尤其是母亲,她认为美容美发不是一个正当的行业,自己的闺女不应该低三下四地伺候别人,为此,李建萍的想法暂时搁置了起来。

结婚后,在丈夫的支持下,李建萍开始了第一次拜师学习。勤奋好学的她,白天看到师傅做头型,晚上就反复揣摩练习,她深知凭技术吃饭的重要性,为了学好技术,她先后到市区几家理发店拜师学艺,师傅们见她谦虚好问,勤快手巧,都乐意教她。

功底不错的李建萍在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学艺,进步很快,对美发的热爱,李建萍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坐月子时,医生告诉我不要老看电视,要多休息,可是,一次无意中听广播里提到了毛戈平出版了新作品,便让老公花170元买了几盘光碟,那时候老公一个月才几十块钱……”同时,李建萍又开始购买大量有关美容美发方面的书刊,一边钻研一边实践,每天沉迷于理发世界里。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发技术,李建萍另起炉灶开店做起了老板。

初次做生意,李建萍有些摸不着门路。刚起步,她为了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把美发的价格压得很低,一个月下来利润非常薄,但她鼓励自己说,在别人眼里,可能看不起我的小买卖,可对我来说却很重要,要好好珍惜,因为手艺不错加上为人随和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建萍的理发店生意越来越红火。

后来,由于孩子上学等原因,李建萍暂时将自己经营了5年的理发店关闭,经营起了服装店,但由于房子拆迁等原因,李建萍辛苦经营起的服装店也关门歇业了,那段时间,头发掉得很厉害……”李建萍说,其实不单是房子拆迁的原因,还有服装店这种传统的实体店的经营模式该怎样做能够更好地生存?那一年,她39岁。

细心的丈夫看着李建萍每天焦虑难安,便组织了一次家庭旅游。

也就是在这次旅游中,李建萍燃起了重拾美发业的信心。

旅游回来后,李建萍夫妻便开始张罗着开一间染吧。乍听上去,这和传统的理发染发没有什么区别。

原来,其实这是一种“产品+技术”的新型经营理念。李建萍解释说,只要顾客买产品,就可免费享受染发服务。每次有顾客时,她都会耐心、细心地帮顾客挑选产品。她认为,做人最重要的是真诚,因此,在挑选时,李建萍并不会一味地给顾客推荐贵的,而只是推荐适合顾客的。

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在开张之初并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刚开始人很少,记得我的店员在店门口不停地发名片,给顾客讲解时,很多顾客都不理会,有时刚刚给了名片,转眼就把名片扔掉了……”在那段时间里,只要有顾客进店里,即使不买产品,李建萍也都会免费给他们染发。由于自己的真诚相待,李建萍的口碑渐渐传了出去,慕名前来的人越来越多。

而每次回来新产品后,李建萍都会亲自尝试,每个产品的味道、色泽她都会一一记在自己的本上,对于将产品寄存在店里的顾客,李建萍都会认真地将顾客的名字贴在盒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柜子里。在做生意时,她始终坚持“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

春花秋实,艰苦努力终于迎来了收获。李建萍热情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现在染发店有稳定的客源,利润也不错。每晚一点睡觉成了家常便饭,此时,李建萍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便决定招工,但是招工的前提是失业人员优先。“因为我在创业的过程中,体会过那种失业的艰辛,我希望能帮到他们。”李建萍说。(记者 亢亚莉 梁娟)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