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朝:甘当农民群众知心人

2014-08-15 08:57: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他,30余年来,在乡镇基层岗位上默默地工作奉献,曾荣获20多次县级表彰,8次市级表彰,7次省级表彰,多达35次的表彰奖励比他的工龄还长。他,30余年来,走遍了东城乡梁卯沟壑、村村沟沟,在与乡亲们面对面的工作中,无私奉献,以诚相待,成了众乡亲们的知心人。他就是吉县东城乡副乡长葛根朝,2014年6月荣获“山西最美乡镇干部”提名奖。

葛根朝说:“当干部能挣多少工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要有老百姓,要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

1983年,这位土生土长的东城乡社堤村小伙儿通过公开招录成为该乡一名公务员,担任乡政府统计员职务,1995年,担任乡党委组宣委员。同年12月,因他工作出众和单位需要,转任乡政府分管农业副乡长至今。

从此,这位农民出身的乡镇干部与东城乡“苹果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出身农民家庭的葛根朝,深深了解农民群众的情况,与农民群众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上任分管农业副乡长后,他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不断钻研农业知识,2000年做出了在该乡大力发展“苹果特色产业”的重大决策。

刚开始,老百姓并不愿意听从葛根朝种植苹果。因为苹果一般7年左右才能挂果,见效缓,风险大;而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年年都可以看到经济效益。葛根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终,他决定与村干部逐村逐户做群众工作,以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苹果产业的号召,改变农民“每年割了麦子种棒子,年年都是那死样子”的局面。

王栓虎是不相信种植苹果能赚钱的农民中的一员。葛根朝告诉王栓虎说:“乡里免费为你提供优质良种树苗”。就这样,王栓虎还是不愿意栽植苹果。葛根朝只好说:“只要你负责栽上苹果树苗,我和村干部帮你管理,赔了把我家的口粮田换给你,不放心给你立个字据。”王栓虎这才勉强答应。

然而栽植树苗后,王栓虎撂下村里的地外出打工。一连两年,他的果园都是葛根朝和村里的亲朋好友帮他打理。在外面打工一年赚个两万余元的王栓虎回乡后,看见村里一些村民前些年栽植的苹果树,一年下来比他两年打工赚的钱还要多,这才安心管理起自己的果园。

如今,王栓虎成了全村的致富典型,省里、市里领导以及其他县乡领导到东城乡考察苹果产业,首先去的就是王栓虎的果园。近年来,王栓虎的6亩果园年均毛收入达近10万元。

2006年,吉县第一批发展的苹果园基本进入了盛产期。随之而来的是由于栽植密集,树冠郁闭,结果部位外移困难的问题。

葛根朝情急之下向县里专家请教,向省市有关果树方面专家联系就诊,最后得到了治疗方法——引进日光高效树整形技术,对果树进行大整形。

“要砍掉大部分结果树枝,葛乡长是不是在和我们开玩笑?”一些果农提出了质疑。一下把一部分结果的树枝都砍掉,对于果农来说那就是“割肉”。

打铁需得自身硬。为了让果农们认识到这一决策的正确性,葛根朝把聘请来的技术员领到自家的果园带头修剪。妻子收拾着满地被砍掉的树枝心如刀割,不由得眼里淌出了泪珠。

这下子,少数果农总算开始相信修剪枝叶的效果,开始跟着葛根朝进行修剪。

陈君明家的果树受庞大树冠的影响,苹果品质下降,年收入一下降到了3000元左右。虽然受到严重损失,但陈君明就是不肯“改造”。后来,葛根朝靠着自己多年来在群众当中树立起来的威信拍着胸脯说:“你先改造10棵树做个对比,如果这10棵树赔了,我按照市场价给你赔付全部损失。”

第二年,陈君明家“改造”的这10棵树均产量达24斤,且果实肥大,果质极好,共增收了500元。陈君明尝到甜头,主动把自家果园的树全部进行了整形。

后来,为了解决果树有机肥严重紧缺的问题,葛根朝再次从自身开刀,规模养猪,用猪的粪便发酵沼液,再用沼液给果树施肥,试验成功后才号召村民一起干。

葛根朝说:“我算过账,用猪沼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每5亩果园每年能节省肥料2000余元,节约煤炭燃料1000余元。不但苹果色泽好,而且苹果品质也提高了。” 自这两次推广成功之后,每当葛根朝在推广新技术时遇到质疑时,就先在自家果园搞试点,带动全乡发展。村民对他的信任度也不断提高。去年秋末冬初,葛根朝又接到在果园推广“间密间阀新技术”的任务,凭着他在群众当中过硬的威望,仅仅一个多月就完成了全乡500亩的工作任务。

在东城乡,葛根朝不但是农民朋友的副乡长,而且是农民朋友的知名果树专家,谁家果树突然减产或果树生虫了,乡亲们都会叫他去看个究竟。葛根朝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他说:“苹果已成为我们乡的主要农业项目,苹果增产了,一年下来能卖个好价钱,也算是对党、对农民朋友的一个圆满交代。农民生活好了,我工作的才有意义。”

一件件事令群众信服,一宗宗事剖析了葛乡长。2010年,葛根朝又倡导在东城垣建立了苹果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区,在园区内推广黑光灯无公害防治技术、SOD功能苹果等20余项技术,引导农户成立了苹果专业合作社,在社堤村建立了产地苹果交易市场,并申请注册商标和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吉县东城垣的苹果由于产量和品质成了果商的第一采购目的地。

如今,东城乡的苹果树早产丰产性能达全县之冠,全乡7696口人,苹果种植面积达1.9万亩,人均2.5亩;苹果总产量2000万公斤,产值6000万元,苹果人均收入达7800元。苹果成了东城乡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民朋友的致富产业。

笔者了解到,葛根朝曾有多次机会到县直部门工作,但他总是想着乡亲们还没有完全富裕起来,舍不得离开东城乡这片热土。                    闫海斌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