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来就诊的村民,他总是热情接待
行医路上,总有些村民上前咨询他
到村民家看病是他日常的工作
每次出诊,他都背着许多药品
他每天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上
在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方圆几十里没有几个村民不认识贺星龙,一提到他,村民们都纷纷赞扬,都可以为你讲述几件贺星龙治病救人的事情。
贺星龙,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今年35岁,1999年运城卫校毕业。7月24日,记者初次见到贺星龙,他皮肤黝黑,给人一种干练、执著的感觉,说话时略带一丝腼腆。就这个普通的小伙子,在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坚持行医14年。
乐堂村紧靠黄河,这里沟壑交错,土地贫瘠,距县城80多里,看病难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大问题。贺星龙从小就目睹一位亲人因为路途遥远耽误了最佳抢救机会而丧失了性命的事情。从那个时候开始,贺星龙就下定决心,立志当一名医生。
学校毕业后,由于他勤奋质朴的品质和优异的学业成绩,本来,他可以有多种选择,留在城市上班。可是,他心里始终装着自己那偏远的家乡,眼前总是浮现出乡亲们一双双企盼的眼睛,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返乡当了一名乡村医生。
当一名称职的乡村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有一种“随叫随到”的奉献精神。村医最难的就是行医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在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有患者的求助,贺星龙骑上摩托车就赶到,从来没有耽误过或者遗漏过一起患者的求救。在这行医的14年来,贺星龙累计行程40多万里,骑坏了6辆摩托车,踏足乐堂村周边的21个自然村,其中最远的后坡村离贺星龙的诊所40多里。一些村民由于经济收入有限,经常有看不起病的情况,贺星龙先后为他们垫资医药费4万余元。在行医的过程中,他还力所能及地照顾一些五保户、孤寡老人,给他们买点日用品、挑挑水、打扫打扫卫生。
2004年,贺星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0年,他被县疾控中心评为“优秀防疫医生”,2011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并光荣地当选为县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面对荣誉,贺星龙说他最爱听的还是“星龙这娃不赖,随叫随到”这一句话,他觉得这是村民对他最好也是最高的褒奖。
本报记者 赵俊堂 魏华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