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4岁的乔小建是尧都区金殿镇人,现在经营着5家饭店,他靠不断地学习,以及不服输的信念,终于收获了成功。
辉煌如烟渐逝 遭遇倾家荡产
乔小建从小就很爱读书,却因家境不好,他只上了几年小学后不得不辍学,之后跟随父亲开始了换米换油的营生,推着小三轮走街串巷,勉强维持着家里的生计。
后来,乔小建一家人做起了贩铁的买卖,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可观的收入。然而,命运总会给人以磨难和考验。一天,乔小建正在家中休息,却接到“他家的货车翻车了”的消息,当他赶到现场时,司机已经被送往医院,车也散架了,这一次事故造成了很大损失。之后,煤铁生意越来越难做,乔小建短短半年的时间就背负了15万元的外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艰难养家糊口 无奈舍弃面子
2009年,为了生活,乔小建借了1000元开始加工、售卖糖葫芦。可当他第一次将做好的糖葫芦放在自行车上时,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勇气将车子推出大门。再三思量后,他低着头推着车子冲出大门,也不敢看四周到底有没有人……“我都落魄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了,还有什么脸面好掩饰的。卖糖葫芦一天能赚二三十元,仅仅可以维持生活。”乔小建感慨地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在市区开饭店的发小段彩峰,得知他的遭遇后,段彩峰让他来店里帮忙。在打工过程中,本来对商业就很感兴趣的乔小建,渐渐重拾起自信,他有时间就看一些感兴趣的书,不断积累知识,后来有了开店的想法,段彩峰的支持让他更坚定了信心。
“他是从零做起的,万事开头难,能坚持下来更是难上加难,小建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并且做得很好。”段彩峰说。在乔小建家里生活最困难的那段日子,母亲因为无法承受打击一病不起,几个月后便去世了,母亲的离世让乔小建一夜之间成熟了很多,并且在此后所遇到的挫折中仍旧抱着一颗坚韧的心。在筹办第一家饭店前,他经过多方实地考察,确定了五一路一处店面,而起步资金成了最大的难关,背负巨额债务的他很长时间得不到亲戚朋友的信任,在看到他踏实的努力后,才终于答应借给他开饭店的钱。
坚守创业信念 探求经营之道
2010年,乔小建的第一家饭店正式开张营业,在鞭炮炸响的余音还没彻底散去时,饭店就面临了一波又一波的考验。
刚开张时,饭店几乎没有生意,每天水电的消耗、蔬菜的保鲜,所有的损耗都让乔小建心疼不已,而隔壁饭店红火的生意更是让他心急如焚,已经经营了6年之久的竞争对手不仅在客源上给乔小建的店铺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且没有生意也没办法给员工发工资,所以服务员来了又走,都没能留下。
“最难的时候就剩两个服务员,也就是我和妻子,我管厨房,妻子管端饭和收钱。”乔小建回忆道,一次次的打击使我早就放下了‘面子’,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才是关键所在。”乔小建经营饭店的一贯原则是,用实在的质量和经营特色吸引客人,用热情的服务留住客人。
终于,在后来几年不懈努力下,他不仅还清了外债,而且还陆续和别人合作,店铺已增加到5家。
“我们村的好多人都是经营煤铁生意发财的,在这个行业渐渐衰落的时候,他们带着大量资金进行转型,可我是在穷困潦倒中无奈转型。”乔小建笑道,这么多年的起起落落,使他觉得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虚心学习,有耐力、有韧性的坚持总能闯出一片新的天地。(记者 郝海军 潘华玲)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