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记者见到李红林时,他正穿着一身旧衣服,戴着一双旧手套,踩着高高的木梯检修单位的线路,汗水不时地从他的脸上滴下来。这就是霍州市地税局辛置所税收管理员李红林,他不仅工作干得出色,而且在单位还干不少工作之外的杂活儿,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万能工”。
咱是村里出来的
“万能工”是当下颇为流行的新型工种,不少企业的招聘启事纷纷打出类似旗号,招聘那些技术非凡,还能干不少其他活儿的人。这一工种开始流行后,李红林就获得了这样的称号。
李红林在单位担负着不少地税工作之外的工作:维护老化线路、维修故障电脑、修补漏水房顶、更换生锈门锁、张贴新标语……单位遇到这些问题时,李红林从来没有推辞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加点班自己就干了,找别人费时、费力,还得付工钱。”时间长了,李红林被单位同事亲切地称为“万能工”。实际上,李红林是辛置地税所的一名基层管理员,管理着辖区内130余户纳税户,因为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多次被霍州市地税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4年,李红林在杨家庄乡财政所参加工作,1995年由大张镇财政所并入霍州地税局城关所,他成为一名地税工作者已经快20年了。在他的心里,单位就跟家一样。
李红林不善言谈,在同事眼中,他把单位当成自己家,工作上勤勤恳恳,从不投机取巧,也不拈轻怕重,税务工作之外的杂活儿也从来不推辞。
把烦恼藏在心里
税务工作者经常与纳税户打交道,在人们纳税意识不强的一段时期,许多地税人都遇到过不被理解、被纳税户打骂的遭遇,李红林也不例外。2000年前后的那段时间,李红林感到非常苦闷,心里非常委屈。
“那时候人们的纳税意识不强,我们一边宣传税法,一边收税,那时收税感觉就跟打游击战一样。有时候我们在一户店铺收税,附近商户看到后就关门走了,我们只有下次再来,有时收5元钱要往返好几次。”令李红林委屈和心酸的不是工作的重复和繁琐,而是一些纳税人的无理吵闹。
“咱穿着税服,代表着国家税务人员的形象,心里虽然憋着一肚子火,但对于无理谩骂只能劝解。”李红林说,一个大男人让人骂的确挺没有面子,心里一度非常苦闷,作为国家税务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但又不能把与纳税人的矛盾激化,只有跟他们讲解纳税政策和法律……”
从收税最困难的时期,李红林一路走来,不仅见证了地税局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纳税人从不愿纳税到主动配合纳税的转变。
愿为孩子做榜样
父母年迈,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哥哥去世得早,膝下的两个孩子需要拉扯;自己的三个孩子学习都不错,学费开支很大;工作不被纳税人理解……李红林曾经遇到了很多非常棘手的问题。每次郁闷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回到老家陶唐峪乡沙窝村东的薛家宅院去散心。在那座衰败萧条的民国大宅院里,李红林调节心态,让烦恼的心在这里沉静下来,然后又继续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同事说,李红林的负担重、压力大,但对于工作从来没有松懈和推脱,有时遇到困难总怕给同事添麻烦,从来不告诉大家,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但只要在工作岗位上,他又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爸爸是个平凡的人,他虽然只是工作在基层一线的税务管理员,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踏实能干,敢为人先,得到了单位叔叔、伯伯的好评,他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李红林的小女儿说,父亲节衣缩食供我们姊妹三人上大学,他用自己认真和踏实感染并激励着我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