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州城公认大孝星:王俊杰

2014-08-22 09:28: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在晋西南吕梁山下的河东重镇,“中国金梨之乡”的隰州古城,人们广为传颂着一位七旬儿子精心伺候88岁患病母亲感人的故事。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在隰州每天的下午东大街、古楼旁、西街公园等地方,你都会看到,满头白发的退休干部王俊杰搀扶着88岁高龄的老母亲慢慢地行走,老人拄着拐杖,令人刮目相看。人们对他精心照顾老母亲的举动投以敬佩的目光,每逢人们议论起孝亲敬老之时,总会伸出大拇指夸奖,“王俊杰是隰州城公认的大孝星”,是退休干部中孝敬父母的典范。

孝敬父母无怨无悔

王俊杰孝敬老人与他的家庭教育和长辈们的熏陶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父亲王真彦解放前参加八路军决死纵队,后又在八路军吕梁文宣队担任文艺干事,解放后参加了教育工作,先后在竹干、寨子河等八个山庄从事小教工作30余年,后又调入隰中担任会计兼保管,在隰中以校为家,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廉洁奉公,被师生誉为“红管家”,多次获市、县劳模,省政府授予他“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参加了全省教育英模群英会。

退休后他不享清福,甘为大龄青年搭鹊桥当“男红娘”,20余年说媒,先后为50余对男女青年喜结良缘,为社会做奉献,夕阳发余热。王俊杰是隰州唯一的“男红娘”,他跑的腿最多,说成对的最多,他的事迹在隰州城乡传为佳话,百姓称王老是隰州的大好人。他受父亲与人为善、多办好事实事的影响,王俊杰在担任县科协主席和县总工会书记工作岗位上恪守职责,奋力奉献,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先后十余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为革命从事四十余年工作。

退休后的他依然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本色,除参加社会活动外,他无怨无悔地着重选择了照顾年迈父母的重担。五、六十年代家中只有四口人,父母亲和兄妹两人,那时家境贫穷,生活艰苦,只靠父亲每月十几、二十余元的工资维持生活。

2006年秋,父亲患病期间,曾多次住院,俊杰同志不顾劳累,每日坚持为父亲送饭、喂饭、按摩、洗脸、洗脚,还要倒屎倒尿,其父亲身体老化,严重便秘,在用药无效时,他带上手套亲自用手为老父亲抠粪便,尽量减少老人的痛苦,每日晚上他还要起来3-4次,观察病情,直至晚上二、三点才休息。不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中,他总是和老父亲相伴同床入睡照护,为了孝顺老人他熬红了眼,困瘦了身体也无怨无悔。为了给父亲治病,他和妹子王俊堂先后去了四五家医院与诊所,咨询了6名老医生。每当亲朋好友问起他时,他总是笑着说: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大力发扬,代代相传,在兄妹的精心伺候下,儿女子孙的配合下,老父亲的病由重减轻,生命延续到高龄87岁。人们邻里称道“俊杰照顾老父亲细致入微,各方周到,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5月2日,他的父亲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悄然离去,在父亲离开的日子里,痛苦与寂寞与他相伴,思念和回想与他同眠。父亲养育之恩永难忘。

老父亲的去世,对俊杰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他从悲痛中挣扎,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把更多的爱心灌注在年已88岁的老母亲身上。

母亲郭玉英1927年生于隰县城内,是龙泉镇城关村委西门队老社员。父母亲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四清运动、三年自然灾害、文化革命艰辛年代,经受沧桑和风雨,千辛万苦养育了儿女,他们二老的恩情比海深,比天大。

他母亲70岁时,经县医院检查患有严重冠心病,屁股上还有一个拳头大的良性肉瘤子,又有老年痴呆症,已不能自理,需要稳定情绪,按时吃药,饮食起居都要有人护理。为此王俊杰学习护理知识,让老人生活有规律,并为老人购买了按摩仪、降压器,他的护理方法是每天晚上为老人用温水泡脚,并按摩,食用尽量清淡,隔三差五做些老人爱吃的食物,每月给洗一次澡,扶着老人去卫生间,给洗脸,擦屁股,每季度去医院检查,天气好转时,扶着老人去上街,公园晒晒太阳。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母亲冠心病发作,吃药也无用,一摸心率每分跳到150余下,全身发抖,疼痛难忍,他立即背上老母亲下了家属楼,妻子叫来车送到县医院急诊室抢救,当时插了氧气,医生说:多亏送来的及时,保住了老人的生命,如果再迟几分钟就没救了。

他的妻子李建峰每日按时做饭,照护小孙子,料理家务有方,经常为老人洗衣服,换衣服,邻居称她是位好贤妻。

孝亲敬老到永远

退休干部王俊杰孝顺父母的先进事迹,在隰州城乡,老干部之中,左邻右舍,社会群众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已传为佳话。

王俊杰认为: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如果儿女不孝,那是对老人的背叛,也是坏了良心,决不忘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乌鸦反哺孝双亲,羔羊跪乳报母恩。

青年人应以稚嫩的翅膀撑起孝道一片天,以实际行动终身孝敬,永不间断。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教育下一代,用模范的事迹带动年轻人,唤回他们的良知,加速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王俊杰的言行为“好人隰县”的名片,无疑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浓郁的内涵,使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传统美德的传承。

由于在他的精心操劳护理和妻子儿女的协助,老母亲目前病情比较稳定,他表示一定要将老母亲孝顺伺候到永远,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通讯员 王建业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万能工”李红林

 

下一篇: 务实为民领路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