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成长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12年间,他始终务实为民、清正廉洁,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12年间,他作风民主,改造班子,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使一个散乱差的村子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8月13日,记者走进隰县寨子乡子延村专访了这位村民心中的“主心骨”——寨子乡政府科员、子延村党支部书记苏文军。
呕心沥血 治理村部散乱差
记者走进子延村看到,一排排砖瓦房整齐的排列着,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上轰鸣着三三两两满载货物的三轮车,道路两旁的侧柏树郁郁葱葱,田间挂满枝头的果树展示着丰收的景象,在村里的文化小广场上,几位正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的村民诉说着村里的新变化。
正在锻炼身体的老人苏生秀对记者说道:“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苏文军的规划下,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以前我们从地里回来,吃完饭就是看看电视,没什么娱乐活动,村民之间也很少走动。现在村民们没事就往广场上跑,尤其在晚上,村里的男女老幼齐聚广场,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也增加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苏文军告诉记者:“他在上任前,他们村是远近闻名的混乱村,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很大,派系严重,村民的利益得不到维护,群众意见很大,村里的风气很不和谐。”2002年11月份,从苏文军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刻,他就狠下决心一定要改变村容村貌、村风民风。面对村里散乱差的问题,他常常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学习理论政策、实用科技、市场经济知识,从班子建设入手,开展“两委”整顿。他多次召开“两委”会议,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交心谈心,解决了思想疙瘩,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拧成了一股绳,使大家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同时,他多次深入村里的每家每户,拉家常,问情况,调节了村民之间的矛盾。
村里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思想统一了,他又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从2010年起,他用3年的时间,拓宽村主街道500米,修缮排水渠200米,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硬化巷道1万多平方米,形成了“户户通、巷巷通”的便民格局;完成改厕110座,实现全覆盖,沼气使用率达到98%,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成立了村卫生所,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建起了党员干部活动室,告别了村干部在家办公的历史;修建了两个村民文化小广场,丰富了村民生活。
如今的子延村,到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苏会生高兴地说:“以前我们村又穷又乱,村里的小伙子娶不到外村的媳妇,现在变了,外村的姑娘争着抢着要嫁到我们村,这些年的变化多亏苏书记啊!”
屡出新招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02年苏文军刚上任,村集体果园承包户拖欠承包费多年不交,他带领村干部通过多方协商,要回500亩果园,当年就为集体增加100万元的收入。面对如此客观的收入,苏文军心想何不鼓励村民改种果树呢。为此,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先搞一个示范点,他将果园平均分给全体村民,由村民们自己管护自家的果树,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村民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还能培养村民种果树的能力和经验。
2006年,隰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和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广“玉露香”,把发展果业生产当做山区农业调产的重点来抓,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项主要措施。在发展梨果产业玉露香的过程中,面对群众观念陈旧、思想固化,他经常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广泛宣传,发动亲属带头搞示范、作表率,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标准化管理果园,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很多农户被他耐心细致、朴素踏实的工作作风感动,在他的带动下,包联村家家守着梨果产业这个聚宝盆,目前,全村果树面积达到3100多亩,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今年60岁的果农苏建平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家种玉米,基本上靠天吃饭,生活没有着落,苏文军多次鼓励种果树,当时我们心里没底,害怕种上果树没吃的,苏文军就给我算经济账,还带我们到午城镇习礼村参观,让我们打消顾虑。如今,我们家的20亩地全部种了果树,一年下来,苹果一亩地收入5000多元,玉露香梨,每斤按5块钱算,一亩地收入两万多块钱。跟着苏书记走,准没错。”
为了更好地让村民发展果园循环经济,他经常从外面引进新事物。2010年,他从方山县引进万寿菊,种植在果树下,不但不影响果树的生长,每亩地每年增收3000元。如今,林下万寿菊种植已推广到周边县区。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和减轻果农肥料的开支,他依托“合作社+农户”,成立了一个带动20多户农民致富的绒山羊专业合作社,将羊粪用在果树上,不但能降低果农成本,还能提高水果品质,而且卖羊也能增加收入。
履职尽责 协调全乡工作
2010年11月份,苏文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乡镇公务员,成为寨子乡乡政府的一名科员。寨子乡党委书记王建勤告诉记者,苏文军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不但要协调子延村的工作,还要负责全乡的计划生育、防汛救灾、安全生产、主导产业发展等急难险重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他不畏艰难,敢挑重担,凭借多年担任村支书的工作经验和善于创新的工作思路,将所负责的工作做得有板有眼。
去年7月份,连续多日的下雨天,使得全乡的防汛救灾工作迫在眉睫,根据乡政府部署,防汛期间,所有乡干部进村蹲点,苏文军选择了危房较多的城坪村。持续20多天的防汛工作,他每天带领村干部一户一户排查,有时甚至排查到凌晨2点钟,对一些住在危房内不愿搬走的居民,他每天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要求他们尽快撤离。
7月9日,天降大雨,苏文军想起了靠山居住在土窑洞的74岁老人靳侯爱,如此大的雨,靠山的土窑洞随时有坍塌的可能,老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他冒着大雨,趟着没膝的泥水,赶到靳侯爱家,强行将老人背出了房子,刚出来房子就开始坍塌了。现在居住在大儿子家的靳侯爱告诉记者:“是苏文军救了我的命,没有他我现在可能就在黄土堆下埋着呢,他可是我们的好干部啊!”
苏文军面对困难从不低头,总是认真分析情况,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工作中总是急农民所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霍永高速公路征地期间,面对征地遗留问题,他想失地农民之所想,认真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迅速打开了局面,为15户农民争取复耕土地80亩。他工作认真,吃苦耐劳,面对困难身先士卒,总是冲在最前头。
寨子乡政协联络组组长李志卓告诉记者:“苏文军不但工作认真,还是个多面手,前两年他在全乡巡回推广玉露香果树,得到了全乡人民的积极响应,扩大了种植面积,赢得全乡百姓的一致好评。最近一段时间,他又在忙着采购全乡的低供煤,为了能让百姓用上放心优质的煤,他跑遍了周边地区的各个煤矿,看煤质,谈价钱,忙得不可开交”。 记者 董枭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