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郭秀婷 弓佩玉)几年前,茹向辉以“两角钱”的小善举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并带动了不少爱心人士奉献爱心,尧都区屯里镇北焦堡村的一名村委委员赵荷玲也深受感动,并付诸行动。
9月11日,当记者见到近50岁的赵荷玲时,她激动地说:“我现在既然有能力了,就要帮助贫困同学,让他们有学上,有饭吃。我刚刚成为屯里镇北焦堡村的一名村委委员,当得知自己一年工资为4000元时,便义无反顾的地把全年工资通过尧都区慈善总会全额捐给了两名大学生,每人2000元。我这样做不是求回报,我只希望他们通过不断地学习,早日成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据了解,这两名大学生都是今年被山西师范大学录取的优秀本科生。其中一名学生为单亲家庭,目前跟着母亲生活,这名学生以590分的高分被师大数学专业录取,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成为一名特招老师。
当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这名学生时,赵荷玲感慨地说道:我一直都非常关注教育事业。因为我自己没能圆了大学梦,所以特别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教育来重新塑造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赵荷玲眼中,德行是做人的关键,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只有老师做出了榜样,学生才能学得正。
赵荷玲告诉记者,她不想让此次善义之举成为终点。“不仅今年如此,以后也会一如既往。
我手里拿着的是爱心接力棒,把这一棒传给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再由他们将这份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既然爱心传递已经开始,我就不会让它中断。”据了解,赵荷玲并不是当了村委会委员后才开始这些善举,平日里她特别关注老人、智障、残疾等弱势群体。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教智障儿童读书、认字,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帮助空巢老人提水送东西也是常有的事。
“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是份内之事。”赵荷玲说道。
早在高中时代,赵荷玲就萌生了一个致力于社会事业的梦想。我自小在汾河边长大,每逢雨季,汾河流量就会突然加大,殃及河道两旁的庄稼,沿河居住的村民苦不堪言。我当时就想,等自己有了能力一定会把汾河治理好。”当时的她非常热爱写作,在闲暇时间曾写过一个剧本《汾河滩的铁姑娘》,把现实生活中没有能力实现的想法通过剧本映射了出来。在故事的结尾,通过全村人的努力,汾河河道被治理成功,全村的姑娘在汾河岸边举行了幸福的集体婚礼。
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村妇女,谱写了当今社会的正能量。正因为有赵荷玲这样的爱心传递者,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爱,充满希望。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