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村官”女汉子马瑞琴

2014-08-29 09:54: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种黑香菇就是瑞琴帮的忙。”“我的剪纸多亏了瑞琴才获了奖。”“要不是瑞琴,这个家就散了。”“铺打水泥路、修护自来水、收合作医疗、评低保……瑞琴都和我们一块干”。

“马瑞琴,好样的!”走进襄汾县景毛乡的吉村和北李村,说起大学生“村官”马瑞琴,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都竖起了大拇指,都能说上她的两三件事。

梳着马尾辫,戴着近视镜,白色T恤上衣,蓝色牛仔裤,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干净利落。平日里和群众打交道的马瑞琴总是素面朝天,而对待事业和群众却有着火一样的热情。

2008年,马瑞琴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当年10月被聘为景毛乡吉村村委会主任助理,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调任景毛乡北李村村委会主任助理。6年的时间,马瑞琴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来的是群众鼓起的腰包和百姓绽放的笑脸。

她就像自己的女儿,总想着我们

“瑞琴,入党的问题解决了吗?”尽管已经离开吉村两年了,但是,崔全胜一家,对马瑞琴的“热度”依然未减。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家里的长者如今84岁高龄,是一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患有严重哮喘,走几步就咳得不行。他的老伴2011年去世,膝下一子崔金拽今年63岁,患有耳聋。孙子崔文跃,遭遇车祸腿部残疾,全家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

2008年,刚刚担任吉村大学生“村官”的马瑞琴,走访群众中走进了这个家庭。从此,4年的时间里,一有空,她就去崔全胜家转转,帮老人把水缸添满,把院子打扫干净,给老人洗洗衣服,陪老人说说话,做老人想吃的饭……“我家的事都是马瑞琴给办的。我爸和爷爷都岁数大了,家里就靠我一个人支撑。”崔文跃说,“前两年我出了车祸,去医院治病、处理事故、开各种证明、办残疾证都是她一趟趟开着自己的车给我办的。”“屋漏偏遇连阴雨”。崔文跃残疾以后,打不成工,挣不下钱,妻子也跑回了娘家,要和他离婚。“她一次一次跟我媳妇讲道理、谈感情,最终让媳妇回心转意。”崔文跃说,“家里有人照顾了,我才又找下了工作,日子过得终于有了起色。”“瑞琴对日间照料中心可上心了。”北李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黄来顺、郭莲花老两口对马瑞琴的事“门儿清”。

今年6月的一天,正在驾车回家的马瑞琴走到南贾镇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大雨磅礴。她突然想起了日间照料中心里84岁的武奎元大爷没人照顾,回不了家。转身掉头就往北李村驶去。武大爷有晕车的毛病,不能坐车,冒着大雨来到日间照料中心,马瑞琴撑着伞,扶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把他送回了家。

吉村73岁的刘爱亲和马瑞琴从结识到熟悉,是在她办理低保的时候。“我家情况不好,女子腿残疾,男人就和她离了婚。瑞琴给办了残疾证。”村里评低保,刘爱亲评上了,她的女儿却没有评上。“后来,我就找到公社,瑞琴接待的我,后来瑞琴给我联系民政局,跑了多少次,终于吃上了低保。现在又找了一个结了婚,也过得像个人了。”刘爱亲说,“瑞琴在我眼中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她给我操的心,比我给她操的心要多得多。”同样在吉村,两年后再次见到马瑞琴,张月梅老人的泪一直在眼中打转,“她为我们操碎了心。村里有的老人爱出去旅游,她就会告诉老人用老年证省钱,帮忙办好;谁家的媳妇怀孕了,她就送去计生服务手册,帮忙办理准生证。”“瑞琴就和自己的女子一样,有啥事就给她打电话。她调走了,忙的也老不回来,很想她。”

她和我就是姐妹俩,感觉特别亲

宽敞的北房里,一张桌案上摆放着红纸、刻刀。

这是吉村群众蔡当菊的家。正是有了马瑞琴的帮忙,蔡当菊的剪纸技艺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我们是在灵泉艺社举办活动时认识的。我喜欢剪纸,想得到中央美院教授吕胜中的指导。后来她想办法联系上了吕教授,带我去北京和教授见了面。”蔡当菊说,“吕教授给我上了几节课,路费、住宿费都是她管的。后来,我的作品参加县人口计生杯剪纸大赛,还得了一等奖。”从此,蔡当菊家的事马瑞琴管定了。又一次,蔡当菊想做服装生意,就到侯马批发市场去进货,货进的多了,上不了公交车,她一个电话,马瑞琴就开着车把她接了回来。“瑞琴和我就像亲姐妹,她总是把我们的事当成她的事。”有这种感觉的还有养猪户苗亲,“我家的母猪病了,她帮忙联系找兽医、打针输液。后来治不过来,猪死了,她又帮助联系县畜牧中心、县保险公司,帮我要到了母猪保险赔偿金1000元。”苗亲说,“她给我们办事比给自己办事还上心,就和我的姐妹一样。”

让马瑞琴上心的还有村中姐妹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看见别的村晚上有跳广场舞的就想学。”北李村马小霞说。有一天,她在村子里碰见了马瑞琴。“我问她会不会跳广场舞,能不能找人教教我们?我觉得就是随口的一句话,没想到她硬是挤出时间,专门去襄汾学了回来”。马瑞琴把这当成了一件大事,一有空,就手把手教村里的姐妹们跳舞。

2011年春节,马瑞琴在北李成立了一百多人的舞蹈队,自编了12支广场舞曲目,参加了全县“元宵节”社火活动。

她就是我们的致富领头人,对我们的事很上心

朱红斌,在北李村种的大棚有点特别,别人都种黄瓜茄子,他家种的却是黑香菇。

“前几年,我种的大棚平菇,市场不好,挣不下钱,每天愁眉苦脸。”朱红斌说。有一次,乡里组织大棚户外出考察,朱红斌结识了马瑞琴。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同学,托熟人,终于得知垣曲有个大学同学种植黑香菇发了家。“她开车拉着我去垣曲县和河南等地,来来回回十几趟进行考察。”朱红斌说。有了马瑞琴的帮助,朱红斌看到了成熟的种植技术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决心转产黑香菇。“瑞琴又在网上帮我联系购买各种装袋机、扎口机和菌棒机,又找来技术员,给我调试机器。现在我种黑香菇也快3年了,今年夏天,光一个棚一季毛收入就能到7万多吧。”朱宏斌憨厚地说,“反正她就是我们的致富领头人,不懂的地方就问她。”北李村村民赵女士,丈夫涉案进了看守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顿。“我那时情绪很低落、很烦闷,她就时不时到家里来,开导我,让我树立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赵女士说,“后来她跟着我去侯马看市场、问价格,帮助我做起了服装生意”。

去年后半年,马瑞琴看到北李村街上的门面房有一间空着,就建议赵女士租下来,又带着她去临汾考察做化妆品生意,一次又一次,一趟又一趟,马瑞琴开着车带赵女士跑遍了临汾的大街小巷,最后帮助她拿下了一个化妆品品牌的代理权。“现在服装和化妆品做的都还不错,一个月赚得也不少。”赵女士高兴地说,“是她带我致了富,让这个家重新过上了幸福生活。”

难得的好“村官”,大家都争着要她

吉村,一个640口人的小村,村里的群众外出务工很多。吉村村委会副主任刘海水说:“大家务同样的工,但是没有组织,非常零散。她到了我们村,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做家政的分一类,做建筑的分一类。然后提前联系在北京务工的人,为他们安排好吃住,并想办法联系好家政公司,为他们务工打好基础。”不仅如此,群众务工回来的时候,马瑞琴还组织他们上课,教他们务工知识、基本礼仪和职业准则,就这样,在北京务工的吉村人几乎没有被辞退的。

“在咱们村干了3年,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她,村里的垃圾,男人们都嫌脏嫌累,她不管,上手就去拉,见哪里脏就动手收拾,她觉得那就是她的责任。”吉村村委会主任崔焕祥说,“乡里要调走她,我首先就表示不同意。”2013年,马瑞琴调任北李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这是一个大村,有2800多口人,那时,村里群众最大的梦想就是喝上方便安全的自来水。

为了圆村里人这个“梦”,马瑞琴和北李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多方筹资100多万元开始了安全饮水工程改造。开挖、取土、铺管道,马瑞琴都守在一线,到了开闸放水试管道的时候,正是数九寒天,马瑞琴脱掉大衣,跳下地沟,抓住漏水的地方让工人更换零件。整整一天,全部故障排除完毕。村里的群众如期用上了自来水。第二天早上,马瑞琴洗手时,一碰凉水就钻心地疼,手上还起了一层红疙瘩。

医院大夫说,“这是因为双手在冰水中浸泡时间过长造成的,以后再也不能碰冷水了。”今年“三八”妇女节,她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一千块钱捐了出来,提议表彰五好家庭,激励全村群众自觉向模范家庭学习,引领群众崇尚孝道。后来,村里还补贴了一部分,给评出的六户“五好家庭”每个家庭发了一台洗衣机作为奖励。

“风风火火女汉子。”景毛乡乡长苏毅忠评价马瑞琴时说。

“无论在哪个村,她都为群众做了很多。她眼里有活,不怕苦、不怕累,好多村子都争着要她。”景毛乡党委书记王艳珍说,“马瑞琴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刻刻心系群众、情系百姓的优秀品质。”而马瑞琴自己却说:“没有什么可写的,这都是我应该干的。”一个80后“村官”的形象如此丰满而又简单。(通讯员 张建华 陈晓璐)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