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隰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琼徽

2013-10-16 08:21: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她一脸谦和,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位职业女性的成熟与干练。一谈起发展隰县旅游事业的理念和思路,显得胸有成竹,言论之中亦颇有见地。她就是隰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黄土镇义泉村任第一副书记刘琼徽。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刚开始从事旅游业,刘琼徽就将这句话写在了心里。她从点点滴滴做起,用全新的理念促进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在工作中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却无怨无悔,就这样在文物旅游战线中默默奉献了18个春秋。她先后做过讲解员、档案管理员、旅游信息员等多项工作,正是这些多方面的工作锻炼了她的能力,从一名普通的干部转变为文物旅游局副局长,为文物旅游事业发展做出了无私奉献。

当导游时,刘琼徽好学不倦,力争上游。她深信,要精通旅游业务知识,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于是把目光瞄准了一本本文物、旅游专业理论及法律法规的书籍,虚心向隰县文人、学者、专家请教、向身边的同事请教,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努力并创造性地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出色地完成了领导和上级各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也保证自己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性,强化了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作为分管旅游的副职,刘琼徽以目标市场为重点,多形式、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通过网络、刊物、推介会等形式重点宣传全县旅游资源。同时根据全县旅游资源和产品特点,组织企业参加了市局的各种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创建了隰县旅游网站。为了进一步提高小西天大知名度,将梨博园小西天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她同北京设计院专家一同对全县文物、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最终4A景区成功申报、隰县被评为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大观楼和七里脚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刘琼徽驻村下乡担任黄土镇义泉村任第一副书记,她实实在在扑下身子驻村联户,紧紧围绕六个一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干部下乡驻村活动,确保下乡工作成效,她到黄土镇报到后就直接去了义泉村,没有要求村委给她单独安排住宿,而是自告奋勇吃住在村支委、老党员家。她不怕苦不怕累,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走村入户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和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以及其他情况。在了解该村具体情况后,刘琼徽又多次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具体工作,召开村委支部班子会议,制定写出下乡调研报告和工作计划,坚定义泉村围绕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苗木和果树为主的农业项目,实现从“补血”到“造血”的转变,为义泉村下一步发展理清了基本思路。

在工作中,刘琼徽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尽最大的努力为义泉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义泉村属于革命老区,曾是红军东征毛泽东的路居地,现存毛泽东居住过的院子。因此她和村委班子、局领导座谈后决定利用这一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于是她和村长、村委班子领导及旅游局领导多次协商,与该院主人签订了收回房屋协议书,由文物旅游局出资收回老院子,进一步进行开发建设。刘琼徽还特别关心老党员和贫困户的生活,将走访中了解的老党员和贫困户的名字一一记在了她的笔记本上。在“七一”期间,她协调局里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00多元慰问了60岁以上老党员,为他们每人送去两袋精面粉和一桶油。7月份,旱情严重,她又和村委班子一起与铁路项目部协商借管道和水泵为农民浇地,缓解旱情。与农发办联系,为腰南村平整土地。与广播局联系,为义泉村安装调频广播;她还配合人社局完成了义泉村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摸底登记工作……一路走来,刘琼徽收获了很多:荣获全市反腐倡廉演讲赛二等奖、全市信访系统演讲赛二等奖,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个人及优秀工作者……18年来,她把心交给了自己热爱的文物旅游事业,不为别的,只是想用扎实和勤奋完美自己的人生,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中扮演好角色,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在自己钟爱的岗位上写意与时俱进的辉煌。

本报记者 杨琦 段小婷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