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炳涛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这三条短信。
第一条来自史文强同学的母亲,时间是2009年11月15日22时15分。
“马老师,孩子的成绩单我看过了,虽说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要谢谢你!孩子说,只要看到您的微笑,就看到了希望!孩子还说他很累,但很温暖!请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善待自己,记得健康快乐!再一次感谢您对孩子的教导和培养!”
第二条来自姚佳奇同学,时间是2010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晚上)20时28分。
“我没有事了,我只是在克制情绪,无论喜悦还是悲伤。我正努力为明天做准备,明天会更好!每次谈话后,您问我还想说什么,我其实一直想说:谢谢您。”
第三条来自李少凡同学,时间是2014年6月25日21时16分。
“谢谢老师三年来对我们的悉心教导。您不仅教我们知识,而且教我们如何面对挫折、面对挑战、如何直面一切困难,这些将使我们受益终生。三年来,您付出了无数心血,白发也迅速增多。您就像是我们的父亲。”
这就是为师的快乐。这份快乐一直温暖和激励着马炳涛,努力,努力,再努力!
马炳涛,1993年7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现任教于侯马一中,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以来,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时事事表现出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精神,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用心做教育,润物细无声”既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干好工作的原动力。
124班是全校有名的“三差班”,纪律差、学习差、卫生差。班主任请假,谁都不愿意接这个班。同事们劝马炳涛千万别带这个班,说它会把你毁了,可大家越是这样,越激发起了马炳涛挑战的欲望,他毅然接下了这个班。记得第一次和学生见面是在期末考试发榜以后,他适时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红榜下的思考”。他让学生们体会到落后并不可怕,我们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此,马炳涛首先过上了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早晨7:20,准时出现在教室,检查学生的到校情况,督促他们背书;每天下午1:50,必到教室,查看同学们的到校情况,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天晚上6:40,再一次来到教室,督促同学们做作业,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办公室里、楼道里,经常会看到他和同学们谈心的身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对那些常犯错误的同学,他利用课余时间家访,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同学们有了纪律观念,开始好好学习了。他还利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调动同学们热爱集体和永争第一的美好情感,每一次活动,他们都刻苦训练,积极准备。在校运会和队列队形比赛中,124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脸上都绽开了笑容,一下子有了自信心,学习明显努力了。老师们都说,124班变了!在1998年高考中,他的班在全校独占鳌头。
这其中,他和学生之间发生了许多故事,最难忘的是和学生姚佳奇之间的故事。
2007年马炳涛担任了218班班主任。姚佳奇是他着力培养的冲击清华、北大的好苗子。首先,马老师帮他树立自信心,进而形成一种“霸气”。在他一次又一次地考出高分后,马老师拿出考入北大的学姐周莉高三历次考试的成绩单,让他进行对比,激发他冲击名校的斗志和信心。姚佳奇在所有学科中语文较差,中 考时,语文就拉了他的分,所以他特别忌惮语文。马老师没有简单地对他说“你能行”,而是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在高考中语文不起决定性的作用”,给他卸包袱,告诉他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就可以了。在二模考试中,姚佳奇的语文出人意料地考出了123分的优异成绩,他尽管很高兴但心里仍敲着小鼓,觉得自己是冒碰的。马老师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他,这成绩是你自己真实考出来的。这次的好成绩确实提升了姚佳奇的自信心,在高考中他的语文竟然考出了112分全班第一的佳绩,谁也没有想到。近几年高考英语题偏易,学生的分数往往是在作文上拉开的,马老师清楚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把他的认识和姚佳奇做了一个交流。他们达成了共识:作文分上去了,英语成绩就能上140分。马老师没有让英语老师督促检查姚佳奇的作文,而是让他主动去找英语老师每周批一篇作文。他认为这个主动性很重要,只要他坚持去做,效果一定非常好。很高兴的是姚佳奇坚持做好了,高考时英语作文22分,总分140分。
姚佳奇数学和理综一直很好,高考能取得646分的优异成绩,语文、英语的高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姚佳奇心理素质不佳,在实际工作中马老师努力帮他调节心理状态。姚佳奇一模和二模分别以669分和671分的优异成绩名列侯马市第一名,这样的好成绩让他“飘”了起来,失去了自我。三模考试他栽了,仅以626分名列班级第四名。马老师想他一定接受不了这残酷的现实,后来才知道,姚佳奇已打电话告诉他的父亲,他要回家学习一周。马老师及时找他谈话。还记得公布成绩的那天,马老师没有上晚自习,特意赶到学校和姚佳奇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长谈。他跟他客观地分析每一科的试卷、每一 堂考试的心理状态,并给他讲学长杨晨的例子,把他从痛苦中拉出来。马老师说,“三模”考不好是你的一笔财富,它能让你沉淀下来,让你后面一个月的路走得更踏实、稳健。在老师眼里,你永远是最棒的。高考第一天数学考试结束以后,马老师给姚佳奇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今年数学题难,考一门过一门,全力投入到第二天的考试中。姚佳奇告诉老师,他在努力地调整,准备第二天的考试,并给自己打气“明天会更好”。在2010年的高考中姚佳奇取得了646分的优异成绩,荣获侯马市高考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
付出总有回报,马炳涛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浇灌出了累累硕果:2007年高考,他的班有39人达到二本线,其中周莉同学以657分考上北京大学,曹越、冯江玲和兰清同学分别以274分、125分和143分摘得侯马市理综、语文和英语单科桂冠;2010年高考,他的班有52人达到二本线,其中34人达到一本线,一本率高达65.4%,姚佳奇同学以646分考上清华大学。另有5人进入侯马市前十名,10人进入侯马市前二十名;2014年高考,他的班又有57人达到一本线,其中有32人被“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录取。更令人高兴的是周中国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理工大学。马炳涛先后被评为省模范教师、省骨干教师、三晋名师、临汾市劳动模范、侯马市“十佳”班主任、高考功勋教师等。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