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冯国民

2013-10-29 08:51: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没有高唱的赞歌,没有鲜花与掌声,没有冲锋陷阵的奋勇,也没有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对百姓的热情,无悔奉献于基层工作,为人民调解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为尉庄乡的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就是乡宁县司法局尉庄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冯国民。2013年,冯国民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完善规章制度 为科学调解保驾护航

尉庄乡总面积247平方公里,辖21个村委,147个自然村。尉庄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就分管着辖区21个行政村和3个煤炭企业。近年来,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民间纠纷矛盾多的特性和所带来的压力,为了适应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冯国民秉承“凡事都要有章可循”的原则,争取建设资金20万元建立了尉庄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司法调解办公室,建立了治安巡逻队、10户联防组织,使尉庄乡司法所工作走上正规化轨道;他提倡实行的“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四联机制以及“矛盾纠纷、治安问题、不稳定因素不间断排查”的三排查机制,真正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他要求完善了具体工作规章制度,真正确保了调解工作制度化、调解程序规范化、回访制度经常化,做到了调解工作有始有终,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好评。

热心服务村民 做群众满意的调解员

通过多年的民调工作实践,冯国民深知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就必须深刻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他一有时间就走村串户,和村民聊聊家长礼短,增进感情。“只有和群众关系搞好了,干群打成一片了,调解工作才能做好。只有平时多接触、多沟通,才能随时掌握村民的心理状态,了解村民的需求,才能掌握解决村民矛盾的主动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群众和纠纷当事人中去,是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的重要保障。”这是冯国民多年总结的调解心得。

2009年,蒿圪垛村里有一起长时间没有解决的宅基地老旧纠纷,双方当事人诉诸法院也没有成功解决。

由于多种原因该纠纷长期未被解决,导致一方当事人的房屋长期处于危房状态,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冯国民了解情况后带领乡调委会成员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此纠纷是因房后邻居私自把自家门前走道垫高,致使前院房后流水不畅而引发的具有相邻关系内容的宅基地纠纷。冯国民在了解了双方矛盾焦点和各自的需求后,便把双方叫到一起,阐明了调委会的职责和权限,讲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并指出了他们各自的错误认识,冯国民用事实和法律引导双方认识了自己行为的不足,说服了当事人各退一步,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至此,困扰多年的历史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

虚心学习 用工作业绩赢得威信

通过多年对民间纠纷的调解,冯国民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为此,他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和多发纠纷特点,系统地学习了《人民调解教程》、《人民调解概论》和《人民调解基本方法、技巧以及典型案例》等专业书籍,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调解技巧。从而在调解纠纷时,始终能够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依法教人。通过几年的摸索学习,冯国民总结出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到“四心五勤”:即真心实意为村民排忧解难,公心公正对待纠纷双方当事人,热心民调工作、耐心化解群众纠纷;调查问题多走动腿勤,解答问题多沟通嘴勤,排查取证多记录手勤,发现问题多观察眼勤,处理问题多分析脑勤。现在,村里只要有矛盾纠纷了,当事人总愿意听他说两句公道话,他也越来越受到村民群众的爱戴。

2009年,山水村两兄弟因分家而闹矛盾,老父亲为此气得卧床不起。冯国民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前去断这个家务事。在了解了所有家产后,冯国民先说了这样的话“兄弟亲情血脉相连,家产是双手挣来的财富。

财富没有了可以再挣,血脉断了,还能回来吗?”兄弟俩听后都特别愧疚,也不好意思再说分家之类的的话了。冯国民主动给他们承担起分家这个艰巨的任务,把“一碗水端平”诠释得淋漓尽致。之后,他又劝老父亲:“你年纪也大了,分开好,分开后他们谁有能力就自己给自己挣,你也管不了他们一辈子,他们轮流照顾你,你就心安理得地安享晚年。”老父亲听着这质朴却真实的话,拉着冯国民的手感动得落泪了。一个差点出现的家庭矛盾及时化解了。

无论是入冬取暖纠纷,还是邻里矛盾纠纷,冯国民始终做到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严格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交待。

多年来,尉庄乡人民调解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经过多年基层工作的艰苦磨练,冯国民获得的不仅是自身调解业务素质的提高,更加值得肯定的是,他获得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同事的尊重敬佩和百姓的真诚爱戴。从冯国民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扎根于基层20载却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甘做百姓解忧人的精神。

■通讯员 刘红辉 贾聪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