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患难三十载 不离不弃亲情浓

2013-10-28 21:15: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在西方的婚礼誓言中这样描述爱情。现实生活中,郝海民和吴冬玲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这美好誓言。

妻子吴冬玲多年来不离不弃地照顾着受尽病痛折磨的丈夫,伺候着没有记忆力、几近糊涂的婆婆。在尧都区枕头乡枕头村只要说起这对夫妻,很多人都为他们感到不公。他们是不幸的,但是他们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各自找到了相伴携手一生的人,磨难让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共同经历风雨。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为他们感动,感动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亲情。

10月25日,记者前往枕头乡枕头村,倾听郝海民和吴冬玲的曲折故事,感受这份神圣又温暖的爱情。

一进门,记者看到吴冬玲一边给丈夫倒水一边给婆婆擦嘴,年迈的婆婆已经白发苍苍,一见记者进来,咿咿呀呀地说话示意吴冬玲。

“不要着急,我去招呼就行了。”吴冬玲在婆婆耳边说道。一句简单的话语,让人感到了吴冬玲对婆婆的关心与体贴。这个家中的摆设很简单,一个炕一个衣柜一张桌子,最值钱的家当就数摆放在角落里的那台黑白电视机。

面对爱情 他们忠贞不渝

郝海民今年57岁,妻子吴冬玲54岁,二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了32年。回忆起二人初识时的场景,两人相视而笑,郝海民对初见时的感觉更是记忆犹新。原来二人是经媒人介绍认识的,郝海民对吴冬玲一见钟情,打心底里想好好保护这个女孩。“当时心里别提有多紧张了,第一次和她说话都是提前练习了好多遍,可是还是结结巴巴的,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郝海民回忆道,当时吴冬玲也看上了他的踏实可靠。之后,两人便在媒人的撮合下订婚。订婚以后,两人都在生产队干活,两年后结婚。

两年间郝海民和吴冬玲是如何维系这份感情的呢?两人均表示根本没有相处的机会,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我们那时候哪有现在年轻人这么自由,平时都不见面,只有逢年过节他才来我家走动。”吴冬玲说,当时结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是她的舅舅,她也比较中意男方,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一年,他25岁,她22岁。

面对磨难 他们携手共度

郝海民精心给顾客补鞋。

婚后的生活被甜蜜的爱情滋润,虽然清苦倒也简单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某个夜晚,他们十指相扣勾画美好未来时,郝海民的腿莫名抽搐,疼痛给这个美好的夜晚带来了阴霾。

第二天,吴冬玲便带丈夫去医院检查,结果让这对新婚夫妇几近崩溃,原来郝海民患了有“不死的癌症”之称的类风湿,不甘心的吴冬玲带着丈夫到处求医,一年的时间里,二人东奔西走,结果还是无法治愈。刚开始是腰疼,后来腿也疼,走路都是弯着腰,这期间中医、西医都看过,吃了不少药,可还是治不好,只有靠药物维持。”吴冬玲泪流满面地说,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在四处求医无果之后,吴冬玲带着丈夫回到了曾经倍感温馨的家,两人说笑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看着那个有些佝偻的背影不再像从前那么伟岸高大,心痛的吴冬玲担起了照顾这个家的责任。

患病之后的郝海民日渐消瘦。“天气变脸,我的病痛感比天气预报还准,连续几天都不能合眼休息。”郝海民开玩笑地说,妻子既要照顾他还要干农活,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我会帮她收拾家,但是她都不让我干,还嫌我碍手碍脚,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但是我也心疼她,希望能替她分担一点。”

面对家人 他们不离不弃

吴冬玲扶着婆婆在院子里走动。

婚后第三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郝海民忐忑不安,激动的心情让他忘却了身上的病痛。虽然,生活过得更加拮据,但是小宝贝的降临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当时有人说,实在养活不了,就送给富人家,我们从来没这样想过,只想尽力给她好的生活。”为了能让孩子吃饱穿暖,郝海民想找个轻快点的活儿挣些钱。有一天,在去医院复查的途中,看见修鞋匠在路边忙得不可开交,他在旁边看了几个小时便学会了这门手艺。回家后,他从亲戚那里借来120元钱买了一台补鞋机,自己摸索了两天,便出去“做生意”了。

这份工作让郝海民受尽折磨,他工作的地点在街道商店门口,天一降温他的病情就会加重,雨雪天就没活可干。“刚开始干的时候,他的手每天都被机子扎的全是孔,看都不能看。”吴冬玲说,为了养活家他忍痛坚持着,一干就干了近二十年。

2008年,看着孩子渐渐长大,吴冬玲和郝海民商量后决定把年迈的母亲接到家里住。刚开始那几年母亲行动不便,但是记忆力、听力都很好,除了走路得扶着她,其他事情老人基本可以自理。这样生活了五年后,老人便开始口齿不清、记忆力下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就在这时,吴冬玲查出甲状腺囊肿,东借西凑借到钱做了手术,但是结果不太理想,没多久复发不能做第二次手术,这次只能靠药物维持。尽管如此,夫妻二人并没有放弃照顾老人,平日里,郝海民给老人洗衣服、收拾床褥,妻子照顾老人洗漱、吃住,两人尽心尽力照顾几近糊涂的母亲一直到现在。

面对未来 他们满怀憧憬

郝海民给母亲梳头。

说到这里,老人眼泛泪光,虽然她丧失了记忆力,对往事和村民朋友们没有任何印象,但是却认识她的家人。她哽咽着夸奖儿媳妇:好,孝顺。”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让人难以想象的情感,虽然老人口齿不清,但是在场的人听得真真切切。

老人流着口水,像做错事的孩子,无辜地看着在座的人,吴冬玲忙拿毛巾给老人擦嘴,郝海民则和老人交流安抚老人。“她现在一天得换几件衣服,身体越来越糟糕,晚上要闹腾好几次,我担心她,就和她住在一起。”吴冬玲边给老人擦嘴边说,照顾老人是她的头等大事。

“累是累,可没有什么后悔的,既然我选择了他就应该陪他一起面对,尽管生活很苦,但照样过来了。现在我的三个女儿都已经结婚成家,外孙都有了,我们终于熬出来了。我现在比较担心的就是婆婆的身体和丈夫的病情,看着他忍着病痛养活全家,我是真的很心疼。”吴冬玲眼里透着晶莹,对于现在的生活,他们很是知足,一直以来没有觉得不公平。“我们现在挺好的,希望家人们都能健健康康,不求大富大贵,只盼着以后快乐、幸福,对,只要快乐幸福就好。”郝海民说完看着默默流泪的妻子,眼神里充满了对妻子的疼爱和对生活的坚定。

采访结束时,吴冬玲带着婆婆在院子里散步,阳光照射在她们身上是那么的光鲜夺目。这时,老人露出了笑容,咿咿呀呀地说着她们娘俩才能听懂的话语。“有时她说什么我都听不懂,只有我媳妇能懂。每当天气好的时候,她就喜欢让人带她出来晒太阳,每次可高兴了。”郝海民说。

看着眼前的一切,记者读懂了夫妻二人之间的情感,这份情感已经无关爱情,更像是亲情或是一种责任。(文/图记者 梁娟)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