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工作是人与人的交流。只有倾注了爱,交流与沟通才能更顺畅;只有倾注了爱,思想与知识才能传播得更深远;只有倾注了爱,智慧的火花才能绽放得更绚丽。
作为一名教师、一位班主任,用爱心浇铸理想、放飞希望是刘亚萍的人生信条,也是她的行为准则。投身教育工作24年,担任班主任24年,她把全部的爱倾注给了挚爱的学生,把勤劳与智慧融入了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苗儿茁壮成长,花朵竞相绽放。
刘亚萍说,虽然教育的过程中有汗水与泪水,也有酸甜苦辣,但如果让她再选择一次,她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当老师、当班主任。因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她切身感受到他们的快乐阳光,分享了他们的美好理想,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付出了辛劳的汗水,收获了学生的可喜成绩;她付出了一片爱心,收获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爱学生,就要让他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每个学生将来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有着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也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教学工作中,刘亚萍总是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她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不迟到,更不用说随便缺一节课。她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学生的尊敬,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尤其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潜心学习、开启智慧,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谱写生动美妙的育人之歌。她提出响亮的班训、班级宣言,使班集体充满活力,勇往直前;实行班干部竞聘制,使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一个学生都担负着服务班级、服务他人的义务,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一来,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教室里的花不会少一朵,花瓶不会碎一个,墙壁上不会留下一个手印;学生的纪律性增强了,没有人随意扰乱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努力认真了,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
爱学生,就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作为班主任,既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如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她先看学生到齐了没有,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穿的衣服是否合适。两个大课间活动,她总是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并积极参与其中。总之,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事事都要关心。在琐碎繁杂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她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他们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去年,班里有个学生的母亲因病去世,该生一度情绪十分低落,并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得知这一情况后,刘亚萍发动全班学生多给该生一些关心、照顾,同时及时深入他家里慰问,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该生很快摆脱了困境,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重新振作投入了学习。
爱学生,就要发现并放大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花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的表现出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快乐成长。“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不抛弃、不放弃是刘亚萍永恒的誓言。班里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差,行为孤僻。家访时,刘亚萍了解到该学生喜欢上网,她就上网与他聊天,因势利导地劝解他正确处理上网和学习的关系,渐渐地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次考试作文,他用质朴的语言写出了老师如何爱他们,写出了他对班级的热爱。看着他歪歪斜斜的字,刘亚萍感动地流泪了,给他的作文打了48分的高分,然后在班里展示了他的作文,表扬了他。从此这个学生变了,每次交作业都非常积极,作文写得更认真了,也能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了,于是老师进一步鼓励他。他学习的劲头更大了,今年顺利考上了高中。面对学生的进步,刘亚萍深深地感悟到:对特殊的孩子多一点真挚的偏爱,多一点情感的交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等待,你就会看到他的进步。今年中考,她所带的40个同学,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35份。雏鹰起飞了,再苦再累也值得。
青春献教育,爱心铸年华,这就是刘亚萍人生的追求。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她愿一辈子用爱心点灯,用她的激情和努力为孩子们导航,帮助他们放飞希望,收获理想,在照亮学生未来的同时,也辉煌自己平凡的人生。寻梦是美好的,守梦是艰辛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她深知自己要不停地前进,不停地探索,不停地超越,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经历成长的阵痛,才能最终走向成功。她相信,倾注心血浇灌的花,必定会迎着朝阳而开放。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