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荀丹薇
在家长眼中,他是一个为人质朴、低调谦逊的“平民校长”;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个关爱师生、平易近人的“亲切校长”;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肯吃苦、能受罪、敢创新的“实干校长”。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和执着追求,从代课老师到班主任,从教研员到校长,从乡镇学校到县第二中学,二十六年来,他踏踏实实潜心钻研,实现了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名市级名校长的嬗变升华。他就是浮山县第二中学校长——柏革武。
任浮山二中校长以来,柏革武带领全校师生,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实施教学、教研、德育和校园文化四项特色改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使浮山二中成为一面教育旗帜。
柏革武认为,要进行全面的课改,首先要转变的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观念,必须在思想做到高度统一。为此,柏革武组织班子成员观看《洋思中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模式》教科片,使班子成员都统一了认识。他还成立了浮山二中课改领导组,制定了《浮山二中课改实施方案》和《浮山二中课改五年规划》,召开了全校教工课改动员大会,提出了“一年定模式、二年成名师、三年创名校”的目标,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在全校上下展开课程改革理念的大学习大讨论。
为了能让老师们真正意识到课改的必要性,真正了解省内外一些名校课改模式和具体做法,柏革武曾先后带领学校百余名教师到太吉二中、灵石二中和新绛中学等学校观摩学习。学习期间,他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惑。回校后还要上一节“移植课”、展示课,做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同时,他还邀请省市名校专家、名师开展讲座,组织教师观摩交流,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柏革武认为,要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主渠道在课堂。通过对各名校模式的分析研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浮山二中建立了“三环五步学案教学”的新型课堂模式。2010年9月,课堂教学全部采取“五步骤教学”模式,学生4人或6人一组,在学习方案的引导下,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展示——归纳提升”五步骤教学模式,实现质疑到解疑的知识“生成”。为适应模式教学,在班内布局上,首先打破传统的排座方式,改成4人或6人小组排座,各班根据本班学生数,按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把学生分成8至9个学习小组,组与组之间有合作、有竞争、有评比,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至此,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已呈现出可喜的变化。
“一所名校就应该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应该给学生奠定一生的基础。一所有生命力的学校不但要善于传承,更要勇于创新。而教育是在文化的积淀、传承、创造与生成中发展的。”为此,在实施课改的同时,柏革武还大力打造校园课改文化建设:教学楼内根据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特点布置名言警句;教室内侧设置班级管理栏、班级特色栏、晨誓等内容;餐厅内墙壁上充分展示节约粮食等主题内容;学校电子显示屏上也是每日宣传课改的一块文化阵地。让墙壁说话、让草木劝学、让石头励志、让展牌激情,学生行走于校园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内涵魅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柏革武先后荣获“三晋课改模范校长”、市“模范校长”、浮山县“模范校长”等称号。捷报频传,成为浮山二中一种常态:学校先后荣获省平安校园、省教科文卫系统职工之家、省课程改革先进校等20余项光荣称号。目前,学校有高级教师11人、中级教师43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2人、骨干教师9人、教学能手23人,其中有1名教师参加省市中考命题工作,8名教师荣获省市优秀科技教师奖,11名教师荣获“中华魂”国家、省、市读书征文优秀辅导员称号。学校为省市体育院校输送体育人才36名,93名学生荣获市、县运动会单项第一名,其中15名学生达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近300名学生荣获国家、省、市县科技创新奖和“中华魂”读书征文省市一、二、三等奖,50余名学生荣获省、市、县“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光荣称号……
风正扬帆正当时,柏革武将带领着浮山二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