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的王仁杰感慨地说:“想不到与老伴结婚已50年了,用时髦的说法就是金婚。”他不隐瞒自己的娃娃亲经历,比他大的老伴显得有点羞涩地说:“说那些干啥!”当年爷爷们在一起订下亲事时,是下了庚贴的。前些年修房子时还曾看到,现在也不清楚放到什么地方了,老人答应找一找。为一睹庚贴是啥样式,记者数次前往古镇万安,虽然老人最终的答复让人有点失望,但他还是详细地讲述了那段往事。
1945年,王选章的孙儿王仁杰呱呱坠地,王选章是一代通背拳大师、快腿”郭清秀的弟子,当上爷爷的他,便自作主张与他的好友、拳友乔文正的孙女乔秋香订下了娃娃亲,秋香仅比王仁杰长1岁。乔文正是万安古城西门乔松的儿子。现在有文字记载的洪洞通背拳传人的文字资料中乔松榜上无名,而其弟弟乔柏则不断出现在书籍与资料中。而乔松的曾孙乔国民说,他曾在一本书中看到“乔松乔柏昆仲”,他们应该是亲兄弟。
查阅文献了解到,娃娃亲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由双方父母约定(可以是口头约定,也有写成婚书的),等两个人长大,就组成家庭,共同生活。一般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双方家长关系非常好,要么是门当户对,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常见于旧社会,新社会是极少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这和童养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童养媳一般是由男方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买来的女孩儿,多数比男方大个一两岁或者更多,更类似于丫鬟,没什么地位。
据了解,娃娃亲还有指腹为亲的,民间也称“黑婚”。这种娃娃亲如果出生后都是女的,那么就是异姓姐妹,如果都是男的则为异姓兄弟,若是一男一女,等二人长大就组成家庭。进入20世纪,人们为了争取婚姻自由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婚姻法,早已经取消了父母包办等陋习。
“1964年,我刚刚20岁,正在高中读书,秋香在农业中学读书,已经上了年纪的爷爷为了早一天看到孙媳妇,便选了一个良辰吉日,为我们举办了婚礼。”王仁杰回忆道。那个年代不论是哪种娃娃亲,都由媒人来传递两家的真实意愿。
1964年正月初六结婚,结婚的第二天,秋香按习俗回门。爷爷按当地的老规矩为媒人准备了半桌酒席(如不送酒席,则要给媒人1斤肉,20个白馍)。秋香回门那一天,乔家也备了酒席宴请媒人、总管和帮忙的人,这些都是举办婚礼前准备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感谢介绍人,烟酒成了替代品,酒席还是不能少。”乔秋香插话道。
“70年前爷爷当家作主订下的娃娃亲,也许是门当户对的原因,老伴的两个太爷爷乔松、乔柏是拳师,他们的后代乔文正、乔文炳也爱舞拳弄棒,我爷爷也有同样的爱好,到了父亲和自己,还是喜好耍拳舞刀。”王仁杰说,这也许是遗传吧。”
“50年互敬互爱,共渡难关养育了3个女儿、2个儿子,这其中有欢喜也有沮丧,但两人从来没有动过手。老伴生性耿直、好强,绊嘴大多是因为那个年月家中人口多粮食缺。”王仁杰介绍。不知不觉与老伴共同生活了50年了,想起1964年结婚还觉得有点好笑。那时两个人都知道订亲这挡子事,发小也经常拿有小媳妇的事开玩笑,但他从不当回事,时间长了发小们也就不说了。反过来,20来岁的他与准媳妇很封建,两人同在古镇长大,常见面却不言语。就是临近结婚了,两个人见了面还是不说话。结婚以后,二人才慢慢了解的。
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