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家 温暖的情

2014-12-18 20:32: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一座小小的院子,住着爷爷奶奶和两个孙女,九年来,爷爷、奶奶竭尽全力抚养着两个孩子,他们相依为命,他们彼此陪伴。

近日,走进他们“爱的小屋”,记者看到,屋内没有像样的摆设,床、被子、锅碗瓢盆,入眼的一切是那么凌乱。俗话说,生的放一边,养的大过天。就在这个破旧不堪的家里,发生了让人感动落泪的故事,演绎了让人羡慕不已的“爷孙情”。

爷爷打工 供孙女读书成才

爷爷叫闫为秀,今年63岁,奶奶叫杨玉畔,今年59岁,家住尧都区枕头乡红道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靠种地维持生计,每年种小麦、玉米卖来的几千块钱,就是全家一年的生活费。九年来,两位老人省吃俭用,只想让孩子们能够吃饱穿暖。近几年,爷爷为了供孩子们上学,跟村里的小伙子们出去打工,干些和泥、砌墙、贴瓷砖等体力活儿。本该是安享晚年,爷爷却为了生活四处奔波,靠干苦力补贴家用,供两个孙女上学。奶奶则拖着生病的身体,在家洗衣、做饭,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

奶奶杨玉畔说,大孙女叫闫鑫垚,今年11岁,读小学五年级,小孙女叫闫鑫如,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自从24岁的儿子闫录刚车祸去世后,两位老人便失去了“主心骨”,第二年儿媳改嫁,离开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就在邻里街坊讨论两个孩子该何去何从的时候,两位老人却把这对姐妹留了下来,悉心照料。那一年,姐姐闫鑫垚刚满两岁,妹妹闫鑫如还是九个月大的婴儿,这对姐妹花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慢慢长大。

乌鸦反哺 懂事贴心“小棉袄”

谈话间隙,闫鑫垚和闫鑫如走进了家门,瘦小的身躯、渴望的眼神,让人顿生怜惜,见有陌生人来访,两个孩子显得有些不自在。

匆匆放下书本,闫鑫垚和闫鑫如就去院子里给鸡喂食。看到这个情景,奶奶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她哽咽道,因为自己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两个孩子长这么大,每天放学后都会按时回家帮忙干家务,假期里也会干些农活,从来不和同学们外出玩耍。

期间,姐姐闫鑫垚学会了做饭、洗碗、洗衣服;妹妹闫鑫如能干些扫地、喂鸡、叠被子、整理东西的活儿,两个孩子还会帮忙割麦子、拣麦穗、晒麦、晒玉米、除草、种菜,干起活来完全像个大人。“孩子们都很懂事,也很孝顺,每天回来帮我们干活,实在是不忍心,觉得亏欠她们很多,总想着让她们能吃得好点,穿得暖点,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渐渐地两个孩子长大了,慢慢地懂得了心存感恩。姐姐闫鑫垚告诉记者,爷爷奶奶对她们很是疼爱,好吃的总是攒着让她们吃,买衣服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每次吃饭,爷爷、奶奶总是先让我们吃,把鸡蛋、肉和菜不停地往我们碗里夹,以前每次我都会狼吞虎咽地吃完,因为这样爷爷奶奶会很高兴,现在我会骗他们说我不喜欢吃,然后看着爷爷奶奶吃下去的样子,自己偷偷傻笑。”姐姐闫鑫垚对记者说道,眼里透着晶莹。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性就是这么强大,强大到人一定是知恩图报的动物,同时却是那么弱小,弱小到这一件事足以把所有的人都感动。

品学兼优 师生眼中的“学霸”

闫鑫垚的班主任杜老师接受采访时说:这两个孩子不仅学习用功,还乖巧懂事,姐姐闫鑫垚在我班上从来没犯过错误,下课了也不离开座位,因为她家庭特殊,我一直特别关照她,每次只要讲到父母的话题,她都会深深地低下头,让我很心疼,我曾经告诉她,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她的命运,才能更好地回报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闫鑫垚相信老师的话,一直勤奋学习,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教室做完了才会回家,每次的考试成绩都很不错,在班里名列前茅,这次期中考试,闫鑫垚考了全班第二名。而妹妹闫鑫如,也不甘示弱,考了全班第一名,这对姐妹花成了全校师生公认的学霸,也是全校师生的心头宝。

在校长梁双莲眼中,这两个学生,是品学兼优、听话懂事的孩子。“或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姐姐的性格比较内向,总是低着头不够自信。我曾经帮这两个孩子申请过贫困生助学金,但是一直没有批下来。”知晓这两个学生家庭情况的梁校长十分心痛,但作为农村基层老师,她又爱莫能助。

上学途中,这对姐妹默契地走在一起,她们没有嬉戏打闹,也没有欢笑玩耍,只是静静地走在彼此的另一边。妹妹闫鑫如对记者说,姐姐很爱她,每到放学时间都会等她出来一起回家,似乎像是约定好的。

难舍亲情 拒绝好人来收养

百善孝为先,万情亲为源。对于两个年幼的孩子来说,爷爷、奶奶不仅是她们生活上的依靠,更是她们生命的全部。姐姐闫鑫垚说,看着爷爷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差,她最怕的事就是老师在上课期间叫她出教室。“我家和学校离得很近,每次老师叫我出去,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我担心是和爷爷奶奶有关。”说道这里姐妹俩沉默了,当记者问,心不心疼年迈的爷爷在外打工时,她们低下了头,迟迟没有抬起。这一刻,无声胜有声,孩子们的沉默让在场的人唏嘘不已。

采访到这里,记者却迟迟没有见到爷爷的身影。奶奶杨玉畔说,她的老伴前些日子出去打工刚回来。这几天,天一亮就出去拾柴火,看时间估计还没有往家走呢。“老伴和她们姐俩可亲了,前几天从外地回来,给孩子们买了两双棉靴花了110块钱,买了条棉裤花了90块钱,他却忘了身上穿的是好几年前的老棉裤了。”说到这里,奶奶有些担忧,因为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究竟能陪孩子们走到哪一步他们也不敢想。

奶奶杨玉畔说道,如果有爱心人士愿意帮助这个苦难的家庭,唯一的愿望就是孩子们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她就知足了,但是有人想要收养孩子们的话,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的,因为孩子离不开他们,他们也离不开孩子。说完,她给孩子们整理好衣服,送孩子们出门,在大门口若有所思地望着两个孩子远去的背影。

采访手记:亲情总是能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安心,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爷爷奶奶的陪伴,这份亲情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了的。还记得曾经读到箫伯纳这样一句格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这句话再次闪进我的脑海,就像诉说着亲情的真谛。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要抽空多回家陪伴爷爷奶奶,听他们讲我们儿时的趣事,他们会很高兴的。

文/记者 梁娟 图/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