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深深地拥抱时代,默默地融汇事业,它就是一座照亮人生前行的绚丽灯塔,无论雨雪风霜,还是坎坷路长,青春的歌谣都会响彻耳畔,催动着人生浩浩荡荡,奔向理想的高山。”这是祁临高速霍州收费站党支部书记、站长王卫青多年来励志青春的一段语录。
自2003年祁临高速霍州收费站建站以来,王卫青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乐于奉献,不仅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认可,祁临高速霍州收费站在他的带领下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临汾市、霍州市文明单位,他本人也被省交通厅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共产党员”,被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评为“通行费征管先进个人”和“优秀站长”。日前,记者走进祁临高速霍州收费站,感受王卫青的奉献之路。
受困司乘面前,侠士般地救助
祁临高速霍州段因连续下坡,一直是事故易发的危险地段。每次发生事故,王卫青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也毫不畏惧。
2009年7月5日,持续的高温让人昏昏欲睡,两辆拉煤的大型货车一前一后向收费站驶来。第一辆车刚刚停稳在收费窗口前,只听见“嘭”的一声巨响,后面的货车直接追尾,与前车相撞。“有事故”,激烈的碰撞声,惊动了正在例行检查的王卫青,他抬眼望去,只见两辆车首尾相接,后面那辆车前部严重变形,并因剧烈的摩擦已着火。
来不及多想的王卫青火速召集站上职工,他手持灭火器第一个冲上前去,站在着火地点最前沿灭火。衣袖烧着了,被同事及时扑灭;手被烫伤了,自己却浑然不知。大火扑灭后,王卫青才发现,司机被卡在驾驶室,不能动弹,由于撞压,仪表盘插进了司机的双腿,驾驶室内鲜血淋淋,而司机已经深度昏迷,命悬一线。王卫青立即联系了120急救,赶紧与同事们一起,用撬棍撬开驾驶室,及时将司机抬到赶来的急救车上。等一切处理完后,王卫青才感觉自己身上钻心的疼痛,原来自己身上多处被烧伤、划伤,但是看到司机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他欣慰地笑了。
“真是太危险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扑救,我不仅车毁人亡,而且两辆装满煤炭的车要是着火了,会酿成更大的事故,多亏了王站长”。事后,被救车主任典记专程从运城市平陆县赶来,为祁临高速霍州收费站送来一面“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锦旗,并硬要往王卫青手中塞上1万元钱作为对他个人的酬谢,遭到拒绝后,任典记紧紧握着王卫青的手感慨万千。
霍州收费站地形条件复杂,尤其是冬天路面封冻、交通封锁的情况更是家常便饭。面对被冰雪覆盖的收费站广场,王卫青总是一边组织全组人员撒盐除雪,一边指挥滞留车辆,并为在风雪中等候的司乘人员送去一杯杯暖暖的茶水。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为乐已经成为王卫青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曾在冰天雪地里帮助司机修车,曾将深夜下车回不了家的乘客平安送回家,曾帮失窃车辆抓过小偷,曾将迷路的老人送回家中……每一个爱心与善举,都在受困群众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赢得过往司机和周边群众的称赞。
孤贫老弱眼中,亲人般地关怀
“王叔叔,注意休息,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你放心吧。”这是在王卫青手机里一直保存的短信。“是单红斌那孩子给我发的,这孩子懂事,学习也不错。”王卫青指着手机短信,毫不掩饰地露出他对单红斌的关爱,“只要他能考上大学,我还会供他上学。”
单红斌是三教乡沟西村人,2012年4月,霍州团市委开展“结对帮扶困难学生”活动,将单红斌与王卫青结成了帮扶对子。这一帮扶,改变了单红斌的人生轨迹。
走进单红斌家中,虽然对贫困的家庭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王卫青感到震惊,三间土窑洞依山而建,家徒四壁,只有必需的生活用品,整座院子没有院墙,春天料峭的寒风毫不遮拦地冲进院子,让人感到寒冷,“这四头猪,就是我孩子们的学费,一个孩子一头猪。”单红斌的父亲由于腰疼,不能出去打工,只能和妻子干些简单的农活,饲养了几头猪作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费用。
“这孩子我管了,你们放心吧。”王卫青看到眼前的一切,毫不犹豫地向单红斌父母做出承诺,并当场掏出身上仅有的钱,放到单红斌手中,“拿着,买些学习用品,还有别不舍得吃,要吃好学好,把身体保护好……”简单而琐碎的嘱咐,像父亲般贴心、暖心。
三年来,每逢升学,王卫青就自掏腰包给单红斌送去学习用品,季节交替,他夏送单衣,冬送棉服,还时常给红斌几百元钱作为零花钱。2014年冬天,他还购买了一部手机送给红斌,方便他们互相联系。
在单红斌的世界里,王卫青就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恩人,在王卫青的生活中,单红斌只是他志愿服务、热心求助的一小部分。
辛置镇段庄村的留守儿童王子妍不会忘记,2014年年初,是王卫青送给她一个崭新的书包和学习用品,还往奶奶手中塞了1000元的慰问金;养老院的孤寡老人没有忘记,王卫青带领青年志愿帮扶队,连续几年帮助他们扫地、擦玻璃、收拾床铺,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中。
王卫青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全站干部职工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2014年3月5日,该站在霍州团市委正式注册“祁临高速霍州站青年志愿服务队”,全队26人,平均年龄26岁,是霍州市目前为止最规范、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个志愿团队。
种下一粒种子,收获整个春天。青春的赞歌,在奉献中歌唱,在奉献中闪光,王卫青和他的团队将沿着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青春道路一路前行……
记者 董枭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