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翼城县中卫乡赵家村有这样一位村民,她孝敬老人、善待邻里,帮助小叔子完成学业,十多年来,她的善举一直被村民传颂,她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古霞。
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十多年前,古霞一进婆家门就发现家里刚建了新房,上有80多岁的祖母,下有上学的小叔子。别说存款,还外欠一屁股债,一家三代人生活十分拮据。古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和丈夫商量后,她毅然拿出嫁妆钱,交给公公还清了外债。当时村里人都说她傻,自己手里不攒点钱,还净往出花。她却淡然一笑:“我既然嫁过来了,公公就是我的亲爸爸。爸爸有外债,心里有压力,我也不踏实。”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做饭洗碗、收拾家里,还是下地干活、照顾孩子,古霞总是抢着干,可谓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在古霞默默地付出和精心操持下,小日子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古霞刚过门时,祖母已80多岁高龄,但头脑清醒,腿脚灵便,一看见孙媳,总是高兴地合不拢嘴。古霞待祖母同亲奶奶一般,买新衣服,购营养品,有空就和她聊天,逗她开心。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奶奶今年已95岁,时常会犯糊涂,身边离不了人。古霞便在家专心照料祖母的生活起居,每天给老人梳头、洗脸、端饭、倒便盆、洗脚……祖母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身体依然硬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会尽全力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古霞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五年前的一天,公公骑摩托车外出被撞,突发脑溢血住院。消息传回家中,犹如晴天霹雳。“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古霞婆婆说,“我们全家人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古霞没有退缩,毅然选择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在医院精心照顾公公几个月。不仅如此,古霞还经常挤出时间和公婆谈心,让二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公公看病期间花费不少,家里又没经济来源,她和丈夫商量后便外出打工挣钱,用于家里日常开销和公公看病,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苦难的家庭。
古霞不但是敬老爱老的典范,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家人要生活,孩子要读书,她正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直面现实。古霞嫁到丈夫家的那年,小叔子赵怀旺正在翼城一中读高一。为了减轻公婆的负担,她毫无怨言地资助小叔子完成了高中、大学的学业。如今,赵怀旺已学业有成,在苏州一企业工作,每当提起此事,总是感激不尽:“自己能有今天,多亏哥嫂资助!”在采访中,当记者问古霞为什么这么热心,她笑着用淳朴的话说:“我和丈夫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把书念完,不能让弟弟也有这样的遗憾,我们就算苦点累点,也要让弟弟把大学读完。为了我们这个家,再苦再难我也心甘情愿,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这些年来,古霞从未和邻里闹过矛盾。她是一个热心人,对邻居总是以诚相待,每天见了面主动打招呼问好,邻居家有事儿她总不忘帮忙。每次从娘家带来一些土特产,总要分一些给邻居,看到邻居家孩子她总要拿出点心水果给他们吃。古霞还主动清扫街道,长期坚持为邻居缝补衣服、做鞋垫,并和邻居们一起参加健身舞等娱乐活动。她在赵家村人缘很好,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古阿姨”。
十多年来,古霞用她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孝道与家风。村民们都说:“真是四世同堂合家欢,孝媳带来全家福啊!”
记者 董枭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