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年耿丽军孝老爱亲的故事

2014-12-31 09:22: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13年前,患肺癌的父亲离开人世、精神有障碍的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弟弟妹妹和体弱多病的奶奶需要照顾,家里还留下了3000多元给父亲看病的债务……这一切,对于年仅11岁的安泽县府城镇花车村的耿丽军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面对苦难,年纪小小的他选择了坚强。10多年如一日,耿丽军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撑起了一个家,他的感人事迹在花车村广为传颂。耿丽军在花车村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更是90后青年的楷模。

在刚挑起家里重担时,耿丽军每天带领弟弟妹妹做家务、种地,照顾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奶奶。当时耕种田地完全靠人力,耿丽军扶犁,弟弟妹妹在前面牵牛,三个幼小的身影穿行在田地间,这样的画面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为了不错过种植时令,耿丽军晚上都需要加班干农活,回家后还要做家务,一年到头都没有清闲的时候。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由于失去儿子,儿媳妇不知踪迹,奶奶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没出两年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让这个本就单薄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更好的照顾奶奶,耿丽军就和奶奶住到一个家,和弟弟妹妹一起帮助奶奶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需的护理步骤。

冬天遇到暖和的天气便把奶奶背出屋,晒晒太阳。长期以来,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时拆洗,始终保持洁净,每天除了繁重的农活,晚上还要陪睡在奶奶的身旁,照顾奶奶起夜,害怕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按时倒上开水,让奶奶定时服药,老人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饭。耿丽军为了不让奶奶寂寞,经常跟奶奶拉家常,讲笑话,讲故事,哄奶奶开心,对奶奶精心照料无微不至。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耿丽军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在耿丽军的精心照顾和护理下,今年84岁高龄的奶奶,精神饱满,衣着干净,发型整洁一丝不乱。老人逢人便说:“我上辈子积什么德了,修来这么好的孙子,下辈子我还要做他的奶奶。”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亲的离世,母亲的不知踪迹,奶奶的卧床不起,他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耿丽军一想到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

随着年龄的增长,耿丽军也到了适婚的年纪。虽然家境的贫寒,但由于耿丽军踏实勤奋肯干,加上质朴无华的高尚品德,也有不少上门提亲的姑娘。2012年,耿丽军与邻村原木村的马蕾喜结良缘,如今孩子已经一岁半了。对于今天的生活耿丽军很是满意,满脸幸福地说:“当年连生存都很困难的我,从没想过会有今天这个幸福的家庭,如今我还清了为给父亲看病留下的欠款,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赶快给弟弟找个媳妇成个家。” 凡是认识耿丽军的人,无不被他那感人的孝心所深深震撼。13年来,耿丽军尽好作为孙子的孝道,作为兄长的义务。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却做了这些感天动地的事。耿丽军坚守自己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家庭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孙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