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在金秋艺术团团员们的心中,马鹤鸣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是大家心中的青松,挺拔苍翠郁郁葱葱;是大家的良师益友,热情似火温暖贴心。他是激情的音符,他是悠扬的和声,是老年文艺界的楷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他把生命写成了音符,融进了音乐,他用智慧和汗水在键盘上弹奏出了名师风范。记者韩晓芳
鞠躬尽瘁 奉献终身
马鹤鸣为金秋艺术团确定的宗旨为:对自己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健康长寿、欢度晚年;对社会是老有所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奉献余力,做一点贡献。
金秋艺术团成立18年来,困难与奋斗同步,挫折与激励并行,马鹤鸣孜孜不倦地探索,兢兢业业地奉献,带着 大家执著敬业,追求卓越,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经过了风风雨雨的磨练,曲曲折折的挫折,终于打造了一个大型的综合文艺团体。这支团队曾获得多项荣誉。团员们都说,金秋团所取得的成绩和马老师是分不开的。那一曲悦耳的琴声,代表他美丽的心灵,一个个小小的音符是他辛勤汗水的结晶,那一场场潇洒的指挥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那一本本证书是他刻苦求索的见证,一面面锦旗是他用心血编织而成。
秉承着“歌声献给他人,快乐留给自己”的理念,18年来,金秋团凝聚了很多人才,这个纯粹群众性的文艺集体,不断发展壮大,从一间地下室到多个正式场合,由当初的一架琴、几个人,发展到乐队30多人,队员200多人,合唱队、花鼓队、舞蹈队、模特队、乐队……一应俱全,在社区街头、厂矿农村、学校医院、部队营房等地无偿演出600余场,演员们热情高、水平高,博到了广大 群众的赞扬,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为了金秋团的发展,马鹤鸣“贴人、贴钱、贴物、贴场地;献力、献计、献策、献爱心”。许多知情人由衷地说: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马老的音乐才华、无私奉献和个人魅力。”有时,一台晚会前前后后要忙一个多月,服装、道具、人员、队形、乐队、节目……无一不需要他操心,晚会进行当天,他要统筹、要组织、要指挥、要演出……连续五六个小时几乎没有坐下歇息的时间,可是,他从没有不耐烦,总是精神十足、满面笑容,让每个演职人员觉得温暖。人们都说,马老就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有他在,这个团队精气神十足。
刚退休时,马鹤鸣的老伴曾制定了一个旅游计划,打算老两口每年至少出去旅行一次,然而,他几乎从未成行。
由于成绩突出,马鹤鸣曾被评选为临汾市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临汾市十佳志愿者、感动临汾十大人物。
金秋夕阳 激情四射
时光的年轮,又留下了一道印痕,2015年元旦即将来临之际,12月30日,我市老龄金秋艺术团为18岁生日庆生,大家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年的曙光。
大家在一起激情满怀,载歌载舞,欢歌笑语,浓缩着飞扬的激情;轻歌曼舞,吟唱着难忘的岁月;熟悉的旋律,演绎着激动的心情,这动人的场景,虽然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却可以记录灿烂的瞬间。
音乐会共有12个节目,其中,做人要做大写的人》《金秋之歌》《汾河湾》等6个节目是金秋团自创的曲目,是团长马鹤鸣谱曲或编排的。
举办这场元旦音乐会,既是一次庆生之会,更是一次圆梦之约。团员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感谢身患重疾,癌症扩散,却一直坚持义务奉献的团长马鹤鸣,感谢他18年来为团队的付出,感谢他为临汾的艺术事业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付出,感谢他带动老年朋友们老有所乐,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自我实现、自娱自乐、老有所为的良好平台!马鹤鸣,1935年出生于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苏村,退休于临汾一中,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会会员、山西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学科委员。
从青春年少到年近耄耋,几十年来,马鹤鸣一直没离开过音乐,先后执教于临汾师范学校(现山西师大临汾学院)、赵城中学、洪洞一中、临汾一中等。退休后依然活跃在音乐领域,是一位终身致力于音乐教育的高级教师。
“我的动力源于这句话。”马鹤鸣说,《乐记》中说: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句话全面概括了音乐对社会的作用。在养生方面,音乐也十分有用,这在《论语》《礼记》《列子》等名著中都有论述。民间也早有‘听曲消愁,胜于服药’、听君一支歌,胜服十剂药’的说法,不同的旋律、调式、节奏,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同的,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曾有明确记载。”说起音乐,他讲得头头是道。
正是由于对音乐的深刻认识及与生俱来的天赋,马鹤鸣在音乐方面颇有建树。1984年,他编写的《中学音乐课本》在临汾地区通用;1986年编写的《山西省初级中学音乐课本》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省通用,填补了我省中学音乐教学用书的空白,结束了没有正规统一教材的历史。1989年,他总结创立的“五线谱分线教学法”在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会第二届学术研究会上获教学录像观摩奖,其论文获大会优秀论文奖;2000年被中国科联北京教科文中心评为“国际优秀论文”,入录《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5年该论文参加全国音乐“千篇教案、千篇论文”比赛获论文一等奖。之后,他还曾多次在全省各大院校传授当代世界公认的几个音乐教学法,率先在山西省组织成立地区级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会,其业绩被《中国当代音乐家名人大词典》《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中国教育专家与教育人才》等50多部辞书收编。
199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活动上,由临汾一中退休教师马鹤鸣及我市几个老干部牵头组建了“金秋艺术团”合唱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唱响主旋律,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先进文化的沃土中撒播希望的良种,在精神文明的史册上描绘绚丽的彩虹。
高风亮节 感召他人
2012年,一个不幸的消息从天而降,马鹤鸣被查出身患贲门癌,团员们为之焦急、流泪,可是,让大家意外的是,他却很淡定,手术后不到一百天,就又回到了舞台,精神矍铄地站在了指挥席位,或者弹奏电子琴为大家伴奏。
面对现实,马鹤鸣用尽全身力气,驱赶着病魔,追赶着时间,又陪伴着金秋团度过了3年。看到他在舞台上的精神状况,不了解情况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这位体态消瘦却精神焕发、满面笑容的老者,已是年近八旬,身患重病。
音乐会上,一个长相酷似马鹤鸣的中年人一直坐在离他最近的地方,安静地看着整场演出,很多人不知道,他是马老师的儿子,临汾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马晓光。
谈及自己的老父亲,马晓光十分动容,几欲泪下:我既是父亲的儿子,也是他的学生。10岁时他就教我接触乐器,在那个年代,算是‘早教’了,起先是学板胡、竹笛、二胡,之后又学小提琴,后来,我考上了临汾艺校,再后来,我又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毕业后又先后在青年蒲剧团、群艺馆工作,一直没有离开过音乐,可以说是继承我父亲的衣钵。因为北京有几家大的音乐团体邀请我去指挥,我在北京也买了房子,打算退休后定居北京发展事业。可是,父亲被查出患了癌症,但他却坚持参与合唱团活动,坚持创作、坚持指挥,让我十分佩服!为了父亲,我卖了北京的房子,一心一意在家陪着他治疗,希望他健康长寿。这些年来,我也经常参加很多公益性活动,义务讲课、义务辅导,努力促进临汾的音乐事业、合唱事业的发展,以高雅的音乐、严谨的态度提升临汾民众的音乐欣赏水平与艺术素养。”原临汾学院副院长、临汾艺校副校长、临汾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金印说:“我对马老师的评价是‘老马奋蹄、一生低调、德才以品为上;葡萄熟了、硕果累累、桃李已满天下’,谁都知道,很多演艺界人士的出场费很高,像马老师这样的声望和资历,却从来没有提及这个要求。18年来,一直在无私奉献,义务付出,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说到马鹤鸣,队员闫丽丽总是流泪:我加入金秋艺术团已经16年了,加入这个团队后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不仅因为马老师是德艺双馨的音乐教育家,是尧乡艺苑一颗闪光的明珠,而是因为年近耄耋,还在从事自己酷爱的事业,无私、高尚,感动了所有的学生,我无以言说、无以评价;同时,他不仅仅像老师,也像父亲,病重期间,我们不忍心多打扰他,可是他总打电话询问,八一到了,去哪个部队演出?九九到了,去敬老院的节目准备得怎么样了?让人心里特别温暖……希望下辈子还能做他的学生!”平阳花艺术团团长郭艳香说:我原来是在平阳广场跳广场舞的一个普通的退休人员,2009年加入金秋团合唱团,马老师不争名、不图利的精神感召我、激励我将散在各居民社区的广场舞等团队组建为平阳花艺术团,今后,我将像马老师一样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述说过去,感慨万千;畅想明天,心潮澎湃。大多数时候,马鹤鸣为金秋团做指挥或者伴奏,留给大家的总是背影或者侧身。然而,在大家的心中,他的精神却是那么感人!18年艰辛,他为金秋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有他的感召,金秋团将不断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