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书法,一是临帖、二是创作、三是对联、四是牌匾、五是公益。”一见面,张兴河就给记者讲述他学习书法的感悟,洪洞人豪爽和坦率的性格,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张兴河,斋号戏墨堂主,山西洪洞人,1960年出生,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高级舞美设计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洪洞县图书馆馆长。工作之余,他潜心书法艺术的研究,硕果颇丰,尤其对联和榜书,深受槐乡名家赞誉,洪洞很多乡镇的门楼题词、商家开业牌匾、公园石刻、作家出书题词等多出自其手。他的书法遍及槐乡大地之外,声名更是远播四方,其中书法精品《神州之光》被香港影视巨星刘德华收藏。
在别人眼里,张兴河是一位书法名家,而在他看来:我只是一个山里娃。不管我的艺术发展到什么境界,都是在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着我对家乡的情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书画作品一大半镌刻在乡镇、村落,特别是他的家乡淹底乡,其中后泉村、杨张学校、柏庄村、孙张村等门楼对联的书法题词,都是他回报家乡的见证。张兴河经常下乡搞文化培训,许多乡村青年慕名而来向他求字,他总是免费提供笔、墨、纸、砚满足乡亲们的愿望。这一行为使得他在书画界的朋友很多,在乡下的农民朋友更多,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有朋友送来红薯、粉条、白菜等土特产,这都是他用书画作品换来的乡情,绝非金钱所能衡量的价值。
谈及张兴河书法进步的窍门,他笑着说:不怕人笑话,我这点功底是过去在剧团里写了十几年戏报练成的。经过年复一年的听、写、悟戏文,慢慢地积累了很多历史知识,同时造就了我写榜书时的磅礴气势。”有行家说,张兴河写大字时气势如虹、一气呵成,那些牌匾、石刻落就之后,力道更显技高一筹。
每当遇人称赞时,他总是谦虚地说:爱好而已,还得继续学习。”张兴河有自己学习书法的心得,这就是他将自己不懂或不清楚,甚至一直写不出效果的字,拿到电脑上通过与名家的字相对比,在细微处找出差距,然后再继续临摹加以学习,这种钻研慎行的精神和态度,积沙成塔的韧劲,最终令他的书法技艺日渐成熟,并在传承中写出了创新的墨韵和风格。“追王铎之神韵,求寿平之技法”是张兴河勉励自己的格言,也是他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文/图记者 王春丽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