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她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退休后,她关心乡村文化发展,发挥余热,组织起家乡村庄的第一支舞蹈队,并到各地公益演出;担任舞蹈队队长后,她致力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组织舞蹈队员们编制花篮、绣球,进行剪纸创作和织布,并向产业化发展;在生活中,她还热爱种花栽草,养了32年的“厚脸皮”竟开出了满枝花朵,令人惊诧不已。她就是尧都区尧庙镇下靳村人徐焕英。
顶住闲言碎语 组建家乡舞蹈队
徐焕英生于1944年,17岁参加工作,成为下靳村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她专注于乡村教育,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兢兢业业工作到55岁退休。许多人的辉煌时刻到离退休便戛然而止,而对于徐焕英来说,退休后的生活才是她人生新的启航。
刚退休时,徐焕英和农村其他妇女一样,用玩纸牌和搓麻将来打发闲散时光。
然而,她很快发现这种毫无目标的生活并不适合她,而且常因打牌输赢而影响心情。与此同时,徐焕英脑中开始酝酿一个大胆的想法——组织一支乡村舞蹈队。
之所以说徐焕英想法大胆,因为当时在下靳村,村民思想还比较落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对跳舞存有偏见。但这也正是徐焕英想组织舞蹈队的初衷,在她看来,教书育人是她作为教师的使命,即使已经退休,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依然指引她前行。
徐焕英很快便将想法落实下来,首先将周围亲近的姐妹们组织起来,自掏腰包购买跳舞所需的音响设备,由于大家都没有接触过舞蹈,她便在网上学习各种广场舞,琢磨研究通再教授给大家,这一切在她看来还不算困难,最让她难过的还是村民的文化认知水平。
“记得舞蹈队刚成立时,村里传出不少闲话,许多村民不仅自己不加入,还不让家人加入,舞蹈队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最严重的时候,村中墙壁上写有‘跳舞可耻’、跳舞不正经’等令人难堪的字样。”追忆往昔,徐焕英依然感慨万分,当时想到会有阻碍,但没想到大家思想这么落后,这更坚定了她组建舞蹈队的决心。
顶着各种压力,徐焕英组织的舞蹈队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由不到十人的小队伍发展成五六十人的大团队,由自费购买的小音箱也换成村委会出钱资助的大音响,她的努力以及舞蹈队带给大家的改变渐渐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在她的带领下,村中掀起了跳广场舞的热潮。
徐焕英说,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刻坚持下来是源于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营造起乡村的文化氛围,改善村民思想落后、文化素质低的现状,同时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如今,徐焕英组织的舞蹈队已经学会200首歌舞,常常被邀请或自发到周边各地参加演出,每天也形成了固定的训练时间。徐焕英还有长远规划:今后教大家学习双人舞,成立一支老年模特队,不断壮大舞蹈队伍,展示新时期农村人的精神风貌。
发扬传统文化 助推家乡出把力
舞蹈队成立之初,徐焕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随着舞蹈队步入正轨,她的时间渐渐充裕起来,多出来的精力,她开始致力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徐焕英年轻时就心灵手巧,会织布、编绣球等传统手艺,但自从参加了工作,手艺渐渐搁置下来,退休后有了时间,她便重拾手艺。随着舞蹈队的发展壮大,她便想借此平台,将自己的手艺教授给更多村民。
在徐焕英家,常常可以看到舞蹈队员们聚在一起,边做手工边开心地聊天。“让大家聚在一起,本来是想打发闲散时光,教大家些手艺,没想到舞蹈队里能人辈出,有会剪纸的、有会编织背包的,还有会做小动物的,我从师傅变成了徒弟。”徐焕英笑着说,每天大家聚在一起跳一会儿舞,累了就做一些手工,劳逸结合,既锻炼了身体又学习了手艺,每天都有收获。
如今,徐焕英家的沙发上堆满了编制的各种手工品,竹竿上挂满了绣球,桌上铺满了剪纸作品。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让徐焕英非常开心。她说,起初为了鼓励村民加入舞蹈队,每位入队者都会赠送编织的绣球,那时是供不应求,但随着自愿加入舞蹈队的人越来越多,编制绣球的队伍渐渐壮大起来,工艺品便存放得越来越多。
“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还有制作手艺,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我希望它们可以走出下靳村,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将手工艺品发扬光大。”憧憬未来,徐焕英很有信心。她表示,今后打算将这些闲置的手工艺品发展成一个产业,不仅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还有机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爱心浇灌幼苗 养花育人铸人生
生活中的徐焕英热爱花草,家中庭院种满植物,屋内也摆满盆栽,春夏时节这里俨然就是小花园,花草在她的精心培育下枝繁叶茂,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当属生长了32年的“厚脸皮”植物名称)开花。
据徐焕英介绍,厚脸皮”刚带回家时只是一株小苗,后来慢慢开枝散叶、根深叶茂,花盆一换再换,但始终未见开花。直到8年前其中一株枝叶上开出一串小白花,自此之后,厚脸皮”每年开花且越来越多,直到今年满盆植物开出伞状花朵,引得周围村民前来围观,大家纷纷感叹:厚脸皮开花,难得一见”。
时值寒冬季节,恰逢“厚脸皮”的花期。这株生长了32年的厚脸皮高度已达到1.5米,树冠直径约一米,几簇白色的花朵在翠绿的树叶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据了解,厚脸皮”是景天科植物中的一种,也称“玉树”,终年常绿,适应性强,喜阳光,耐干旱瘠薄,开花不易,一般需要10年以上生长期,花期一般为当年9月到来年5月。而像徐焕英家中的“玉树开满花”更是少见,为此不少村民纷纷来她家求得一两株枝叶。
在徐焕英看来,种养花草与教书育人有相通之处,都需要倾注心血与时间,而付出的过程则需要用爱去浇灌。
“玉树开花”似乎更像她的人生真实写照,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依然心系乡村教育,打破村民落后的观念,引领大家接受新思想,同时还不忘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徐焕英一直说她是个闲不住的人,而在村民看来,她是一个心有大爱的人,这份爱源于扎根家乡的故土情怀和心系教育的职业使命感。记者 李羿玫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