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情醉书法 一腔心血夕阳正浓

2015-01-15 21:50: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精彩导读 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一辆被改装成“书案”的三轮车,一段醉心书法的动人故事,演绎了精彩的晚年生活……在熙熙攘攘的临汾街头,你可能数次与他擦肩而过,不曾驻足留意,空闻纸墨飘香。但,走近这位老人时,就可以感受到他的“古稀之年不言迟暮,一腔热血倾注笔尖”的心情。这位老人就是70岁的郝东平。记者 梁娟 崔敏

老有所“忆” 心藏最初之“墨”样

1月12日下午,在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正门西侧,记者如约见到了正在“书案”上挥毫泼墨的郝东平。

记者注意到,郝东平写字的“书案”其实是一部脚蹬的三轮车。他指着刚“完工”的作品——“拼搏”,向围观的人解释这两个大字两侧四句话的含义:“浪花因撞击而美丽,人生因拼搏而精彩,目标因梦想而登攀,成功因坚持而非凡”。这32个字正是他对“拼搏”的注解,也是他钟情书法的最好诠释。

出生于尧都区大苏乡南席村的郝东平,曾在尧都区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工作了18个年头,2002年因伺候年迈双亲提前退休,离开了热爱的工作岗位。

说起与书法的不解之缘,郝东平说:“我父亲在机关单位工作,写得一手好字,在他的影响下,我和大哥从六七岁就十分喜爱毛笔字。”那个年代,没有圆珠笔、中性笔,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是用毛笔写字。起初是仿着老师的字写,每到周末,都会放弃与小伙伴玩乐的时光,坚持在父亲写过的旧纸反面练字,直到初中毕业。

“现在的条件多好,不仅能买到各种字体的字帖,还可以报书法班,年轻人更应该珍惜机会勤练习。”郝东平感叹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毛笔字不再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理解不了书法的奥妙,他常常为此担忧。

老有所学 心怀勤奋之态度

郝东平说,几经周折,再次与书法重逢已是2009年3月。

谈起与书法重逢时的感受,郝东平开玩笑说:这次才真正认识了宣纸,知晓了宣纸的种类、规格。”自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常常练习到深夜。尽管如此,作品并不受他人喜欢。

勤练一年后,他对书法越来越痴迷,可对书法的理解仍不透彻。为此,他把少量作品摆在公共场合,希望“贵人”指点迷津。这样一来,打击声席卷而来。

“有人说,有人骂,有人嫌,甚至被人评价为‘孩童之作’,这些我都能忍受,并非‘科班’出身当然要比常人付出更多。我很感谢这些打击我和鼓励我的人,是他们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那时起,他越发勤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天凌晨才睡觉,天未亮就起床,一幅作品写了又写,直到满意为止。每次遭受打击,郝东平都会告诫自己,应心怀感激,踏实练好每个字。正是这个声音,才让他坚持不懈。

谈话间隙,铺纸、压尺、着墨、挥毫、朱印……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郝东平又作“家和”二字,同样两旁的四句话,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夫妻和家强盛,父子和家有成,婆媳和全家和,全家和万事兴。”

老有所悟 心系传承创新意

在不断吸取传统书法艺术的精妙时,郝东平悟出了书法的真谛,他开始在此基础上尝试加入自己的创意。

记者看到郝东平所作的“天道酬勤”这幅作品,首尾相接自成一环,乍一看,是元宝模样。他说:勤劳就是聚宝盆”。而旁边的另一幅作品“长寿”,竖列分布的二字像一个人在跑步,因为“运动才能长寿”。他认为,书法艺术源于生活,无论传承和创新的形式如何变动,皆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郝东平这样概括他的秘诀。在生活中,不论是在路边捡到具有阅读性的报刊,还是在路边看到的广告路牌,只要上面有他没写过的字,他都会随时停下来练习。他说,“处处捡学问,时时长知识”。

有一次经过南外环时,郝东平在路边看到一份报纸,虽然被踩得肮脏不堪,但上面“诚信赢天下”几个大字吸引了他,便毅然将其捡起带回家学习。

痴迷书法的几年时光里,他创作了《九集格言》系列,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和理解浓缩成笔尖的文字。

“越多的人愿意了解书法,才是最让我高兴的事。其实书法很有乐趣,并不像年轻人想得那么枯燥,只要有勤学的态度和善于发现的眼睛。”郝东平希望能感染更多的人去练书法、爱书法、懂书法。

老有所乐 心中夕阳红似火

虽然写得一手好字,但他并未止步于此,2013年在尧都区老年大学报名,参加书法班学习。全国各地举办的书画展,他都会积极投稿,白首之年亦是老当益壮,他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学。

时至今日,郝东平的书法作品不仅受人称赞,而且获得了很多荣誉。比如,2013年由井冈山会师书画院举办的“德耀中华寻找最美书家”的活动中,他的作品获得金奖且被永久珍藏;2014年11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在山东举办第四届全国老年书画展,郝东平创作的“正气”与“实干”两幅作品,被编入作品集。“不能因荣誉而停滞不前,我会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继续学习改进。”郝东平说。

痴迷书法的生涯,不仅给郝东平带来快乐,还让他收获了强健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郝东平拥有勤奋好学的劲头和淡定的心态,他对书法艺术倾注了很多心血,总是尽心尽力地教导“求学者”。每个人向我学习书法,我都是从基础教起,只希望对方用心学、勤奋练,将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