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时间里,史云峰把襄汾县南贾镇连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把每一位村民都看作自己的亲人,引导群众农业调产,走出致富新路,服务群众为村民跑腿办事,兴修水利,他扎根农村,无怨无悔,默默地奉献着青春与汗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报答连村的干部群众,体现大学生村官的价值,把火热的青春书写在广袤的农村。
农业调产 身先士卒做示范
“选择一个好致富项目帮助村民致富。”史云峰在2007年担任村主任助理伊始,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连村的中药材种植由于没有形成规模,产值并不乐观。通过向专家咨询,史云峰认真撰写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提交给村两委,村两委也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还组织村民赴外地进行了考察。“村民们对拿出积蓄去搞中药材种植,多少还有一些顾虑。”仅凭预期收益肯定不能打动村民,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史云峰与其他3名村干部每人承包10亩地带头种植中药材,并逐渐形成规模。
药材种上了,但如何培育以及将来的销路又重新摆在眼前。那段时间,史云峰无数次走访县农业局,学习栽培技术,定期邀请技术员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解,将网上搜集到的相关知识和市场前景制成课件,组织村民一起观看。史云峰同时在网上联系客户,将还在地里的药材以预订的形式销售到了河北、安徽等地。
在史云峰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药材,截至目前,已经有78户村民加入到了药材种植的行列,全村种植面积达到了423亩。
民事代办 百姓的事他全跑
“云峰这娃真好。”第四居民组的孤寡老人柴五顺老人逢人就夸,六十多岁的他腿脚不灵便,以前领取救济款、医保报销都要托人捎着办,时间长了总觉得不好意思,但史云峰给他跑腿却毫无怨言。有一次,柴五顺老人的低保卡没打上钱,史云峰二话不说就去处理。当天,他到镇民政办询问此事,对方说钱已经打上了。他又去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说卡消磁了,要身份证、密码才能重新换卡。无奈史云峰又骑上电动车回村里取相关证件,然后再到镇上,来回跑了好几趟,等一切办好时,夜幕已经降临。
看着老人拿到新银行卡时开心的笑容,看着桌上那简单但透视着温暖的饭菜,史云峰告诉自己“村民信任我,我就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记者了解到,每周二民事代办日那天,无论刮风下雨,史云峰都会在村委会等候前来办事的村民。
对于有事不能到村委会的,只要提前打个电话,他都会亲自上门服务。近半年的时间,史云峰为村民代办证照70余个,代办咨询类150余次。
兴修设施 实事办到心坎上
连村地势高,水利条件不好,农田灌溉很困难。为此,村两委决定在村东坡打井,并修建防渗渠,解决村民灌溉难题。这一消息让村民们喜笑颜开,却让村两委犯了难,兴修水利的大量资金还没有着落。史云峰冥思苦想,最终和村干部们制定了“三管齐下”的举措,号召群众进行捐款、寻求上级支持、号召在外人士募捐,终于筹集到30多万元资金,机井打好了,防渗渠也完成了1000多米。
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史云峰每天天一亮就到工地,等月亮出来才回村委会,田里道路蜿蜒曲折,从工程开始到完工,他就跑坏了三双鞋。施工的师傅们都开玩笑说他是施工队的“编外人员”。
连村舞台多年失修,房顶漏水,墙面多处裂缝,史云峰同村委一班人到临汾、新绛等地察看各地舞台规模样式,结合连村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经济实用的舞台外观,并克服各种困难,一座崭新的舞台最终落成。戏台落成后,史云峰想方设法联系到了尧都区一家戏剧团前来助兴,受到了村民们的高度赞誉。
“连村百姓对我不错,我没有理由不报答他们。”回望七年多的村官生活,亲眼见证连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亲身感受村里百姓对他从最初的不解到理解再到支持,史云峰淡淡一笑,这笑里包含着自己七年如一日的付出,包含着对村民生活提高的喜悦,更包含着对连村发展的思考。
记者 卢凯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