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夫妻照顾脑瘫儿25年传佳话

2015-02-08 21:06: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

五六十岁本该到了享清福的年龄,但孙天化和张梅英两口子却25年如一日地照顾脑瘫儿子,不抛弃,不放弃,只因朴实的张梅英认准一个理:缺德的事不能干,尽管儿子没了健康,丢了智力,躺在床上永远也不会叫他们一声“爸妈”,但他并不缺少人世间最宝贵的父爱和母爱。

四处寻医 坚持治疗瘫痪儿子

家住吉县东城乡的孙天化今年62岁,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妻子张梅英也将近50岁,为了给儿子治病,他们在县城里租了一间房子,设施简单但收拾得井井有条。脑瘫儿坐在床边,低着头,偶尔发出一声别人听不太懂的话。

儿子出生的时候,用了四天三夜的时间,情况十分危急,医生告诉孙开化,大人、小孩只能保一个,迫不得已,孙开化一家人决定保大人。儿子出生后,俩人明显感觉他跟其他孩子不同,动作少,声音也少,到了三四岁连走步、站立和喊“妈妈爸爸”都不会。为了给儿子治病,夫妻俩辗转各地医院进行治疗,也试过好多民间偏方,去年10月,在北京黎明脑瘫医院进行了手术,但都没有起色,没办法只能回家悉心照顾。

孙天化经常不在家,妻子张梅英照顾两个孩子。迫于生计,张梅英跟一位师傅学会了磨香油的手艺,在家里没事儿时磨些香油,逢会的时候摆摊儿卖点钱,“大儿子孙勇因脑瘫,如同婴儿般终日只能躺着生活不能自理,而小儿子孙洋还要上学,家里的重担只能我一个人扛。”张梅英说,她每天都要给孙勇换洗衣服和床单,这一洗就是25年,冬天天冷的时候,手脚经常长冻疮,但她从没想过放弃。

不离不弃 永远守护脑瘫儿

孙勇常年瘫在床上,骨瘦如柴,身体严重变形,腰椎弯曲,胯骨突出,整个臀部看起来如同是一个平面。在记者采访时,不知是受到了惊吓,还是长时间躺着不舒服,孙勇突然叫喊起来,坐在一旁的张梅英赶紧把儿子抱起来,翻了个身,轻轻拍打,那情形如同哄孩子睡觉一般,渐渐地,孙勇平静了下来。

“他这么叫,不是想翻身就是饿了。”张梅英说着端过来一碗刚用开水泡好的饼干。在张梅英看来,饼干就是儿子最好的营养品。她试了一下温度,然后尽量把饼干碾碎,“水太多会顺嘴流出来,要是太干了,又咽不下去。”张梅英说,今天还好,要是碰到他不爱吃的,嘴撬都撬不开。

没说几句话,张梅英就开始抹起眼泪,“儿子一句话也不会说,从来没站起来过,怕长时间躺着坐着生褥疮,我找了些破旧的衣服垫在他身下,时不时翻看,脏了就及时换下来。”张梅英说,儿子每天都要有人照看,自己啥也干不了,有时候天气暖和了,就带儿子在摆摊儿的地方晒晒太阳。

“25年的时间里,‘啼哭’几乎是孙勇和我们之间唯一的交流方式。”孙天化说,他们老俩口只要活着,就要好好照顾儿子,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他们的责任。

危难之时 感激大家伸援手

多年来,夫妻俩人带着儿子孙勇四处看病,欠下了不少债务,但儿子病情始终未见好转。“这些年爸妈能挺下来,多亏了周围的好邻居,我现在在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上大学,家里只有妈妈和哥哥,有时候妈妈生病了,邻居们就来帮忙照顾哥哥。”二儿子孙洋说,真的很感激邻居们的照顾。

“记得有一次爸妈要带哥哥去看病,家里钱不够,就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邻居们每人送来200元,还有亲戚朋友也纷纷送来温暖,让哥哥顺利地看了病。”孙洋说,身边人对这个家的照顾,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忘,是大家的帮助让他们坚强地生活下去,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温情。

张梅英认为,大家的帮助会一直记在心上,等有能力了一定要报答人家。“这一家人为人朴实,人缘好,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看着他们困难,我们尽量能帮一点是一点儿。”邻居孙冰冰说,他们还经常给邻居送香油吃。

盼望儿子有天能叫声“爸妈”

邻居们看着夫妻俩没日没夜地把心思用在孩子身上,整个家都被拖垮了,曾善意地劝夫妻俩放弃,但都被拒绝了。在张梅英看来,儿子虽然脑瘫,但也是一条生命。“虽然这么多年,儿子从没叫过一声‘爸妈’,也没有任何肢体上的交流,但他看到我会笑,我怎么能放弃?”张梅英说,只要我还在,我就会尽心尽力照顾他。

“只要儿子在我身边,就是我最大的安慰,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儿子能好好活着。”张梅英说,她要多锻炼身体,只有自己身体好,才能更好地照顾儿子。

如今老两口年纪大了,孩子以后的生活成了他们的心病,“老了呀!这身体真不知道还能照顾他多久,最担心的就是我们走后,儿子没有任何收入,日后的生活咋办,谁来照顾他?”张梅英擦了擦眼睛说,目前,老两口希望能为儿子申请到一些生活保障,供他日后生活,也希望有爱心人士可以帮助儿子。(记者 梁 丽)

     

责任编辑:王伟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