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一群爱心接力者救助尧都区贫困家庭

2015-05-14 22:46: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这个家庭真是让人很揪心。原本,夫妻正当壮年,夫妻相爱、儿女双全,是个让人羡慕的家庭,然而,因为病魔,这个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担忧。5月4日以来,刘军平的几位初中同学发起了爱心接力活动,短短几天,刘军平已经收到5万多元爱心捐助款。大山无言,见证了这份真诚的爱心;小河不语,传递着这份善良的情谊。

    记者 韩晓芳    

懂事的儿子给妈妈洗脚,嘱咐她少走路。

大家商量如何帮助一家人。

    

    祸不单行 相继生病

    山路蜿蜒,满目苍翠,然而,刘军平的家境却让人心情十分沉重。他家院子没有围墙,对面不远处就是茫茫大山,虽然视野开阔,却也映衬着这个家庭的贫困;两孔旧窑顶的封皮已斑驳脱落,他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电器。

    刘军平是尧都区河底乡三交村人。他的左手只有一个大拇指,其他4个手指头从手掌处离断。刘军平小时候,因淘气把手伸进磨面机的槽斗,4个手指头当即被磨面机“咬”掉。

    这个残疾当然给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却没有影响大家对他的疼爱。上学后,老师同学对他一视同仁,他同学路俊生保留的一张黑白照片上,他的笑容格外明朗阳光;初中毕业回村后,村里考虑到他的残疾,将唯一上煤校的机会让给了他;谈恋爱时,乡宁县台头镇美丽的姑娘杨晓丽没有嫌弃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硬是顶着压力嫁给了他。随后,杨晓丽给他生了个女儿。在他们面前,一张幸福生活的长卷正从脚下向远处铺展。

    可是,好景不长,各种变故接踵而至。

    2002年8月,刘军平因煤矿改制下岗。接着,女儿又被诊断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003年初,他们带着孩子在一所小医院做了手术,女儿后来虽然会走了,但是却落下了走路一瘸一拐的毛病。

    女儿生病的阴影还盘旋在他们心里,没想到,2011年7月的一天,杨晓丽突然感觉左腰部剧痛,不能走路,还发高烧,医院检查的结果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多囊肾。

    尿毒症需要换肾,费用高达几十万元,且需要终身服药。这个天文数字让杨晓丽夫妇黯然回到小山村。为了节省昂贵的药费开支,杨晓丽选择了在乡村大夫处抓中药。两年多来,中药吃了几百副,可是病情却越来越重。2013年正月初九,杨晓丽毫无征兆地突然晕倒,刘军平赶紧找村里的同学开车将妻子送到临汾市人民医院,经过一晚上的紧张抢救才苏醒过来,大夫对她说:“入院时你已经舌头僵硬,瞳孔扩散,只剩下两克血了。你能活过来真是个奇迹!”

    从2013年开始,杨晓丽不得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透析的间隙越来越短,按医生嘱咐需三天透析一次,可是因为没钱,杨晓丽只好一周透析一次。

    祸不单行。2014年,刘军平经常发烧,几乎整晚整晚睡不着觉。至年底,他实在撑不下去了才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肝硬化、胸腺肿瘤、抑郁症。2015年元月,在太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军平接受了胸腺肿瘤切除手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军平的抑郁症轻了,然而,杨晓丽的病却未见好转。

    相依相扶 苦苦支撑

    接连的变故并没有打垮刘军平和杨晓丽,一家人相互支撑相互扶持。

    三交村村边有座煤矿,煤矿扩展巷道时会把煤矸石倒到村口河滩上。一有煤矸石倒出来,杨晓丽总会第一时间拖着疲惫、沉重的身体去挑拣煤块,拣拣歇歇,一天可以挑拣100多斤。

    到了秋季,杨晓丽更是闲不下来,她拖着病体到山上摘山桃、摘连翘、打松子,一天能摘90斤左右。2010年杨晓丽病了以后,每天只能摘到40来斤,尽管卖不了多少钱,但为了贴补家用,她依然咬牙坚持。

    捡煤块、摘山货的收入十分微薄,每年到吉县摘苹果是夫妻二人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2014年9月,杨晓丽已经到了每周需透析一次的境地,刘军平让她在家好好休息,但是杨晓丽放心不下残疾的丈夫,坚决要求一同前往,每隔6天,杨晓丽就要回临汾透析一次。为了增加收入,晚上杨晓丽还时常主动加班套苹果包装袋,从晚上七点半到十点,两个半小时晓丽可以套500个袋,每天可以多挣20元。

    自己已经是一个需要别人时时关心的重病人了,可是杨晓丽却总想着照顾丈夫。2014年底,刘军平到西安看病,执意要自己去挂号,杨晓丽坚决不让身体虚弱的丈夫去排队,两人争执不下,杨晓丽借口先找地方安顿下来,把丈夫反锁在旅店,她自己则卷起铺盖在医院打地铺整整排了一夜的队。刘军平住院后,她忍着病痛,悉心照顾丈夫,由于连日操劳,水肿更加严重。短短几日,体重由之前的104斤增加到120斤,身体状况急剧恶化,透析间隔缩短到了3天一次。

    尽管这个家庭屡遭不幸、风雨飘摇,但他们有两个懂事的孩子,学习都很优秀。2014年底的一天,杨晓丽要到临汾做透析,临出门时,女儿将一个纸包塞进她手里,杨晓丽打开一看是零零整整的一叠钱,总共350元。杨晓丽很奇怪,也很生气,质问女儿钱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每周杨晓丽都要给女儿和儿子各12元,其中10元是上学来回的路费,2元是零花钱,但是孩子们舍不得花路费,经常搭顺车或徒步走15里山路回来,把省下来的钱攒起来给妈妈看病……    

    携手相助 共渡难关

    刘军平原是河底初中学生,毕业已有23年了。今年五一休息时,刘军平的同学路俊生、左岗亭、张北记等人得知他家的状况后,当即商量为他发起爱心捐助活动,并很快建起了“爱心接力群”。5月4日,他们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了倡议书:当我们安然有序地学习工作、安康幸福地享受快乐生活时,我们身边却有人处身困境!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只要我们能奉献一点爱心,必会让暗淡的生命重新迸发出灿烂的霞光。我们热情期盼您量力援助,您的爱心就是最厚重的礼物!”

    这份倡议书就像爱心集结号,在爱心群内刚一发布,就被大家大量转发,刘军平一家的不幸遭遇立即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刘军平的同学们看到了,朋友们转发了,他的老师们心疼了……刘军平的初中语文老师王文平率先垂范,带头捐款,随之,刘军平的同学们捐款了,同学的同学、同学的朋友、同学的亲戚、同学的同事、同学的孩子……刘军平一家人的病情就像是一个石头,沉沉地压在很多人心上,而这块石头,也激起了很多相识不相识的人心中爱的波澜,为刘军平家捐款的爱心接龙名单每天都在延长,上面有刘军平熟悉的名字,但更多的名字是陌生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份关切、一份祝福,在短短的几天内,这份名单已有200多人接龙。为了让学生懂得爱、懂得爱的力量,以此彰显师生们的凝聚力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5月11日,河底初中全体师生为身患重病的刘俊平夫妇捐款2813.5元。

    行善无须走远。据统计,截止5月14日,捐款额度已经达到五万多元。虽然,这些钱对于他们的病来说,也许不算大数字,可是,这份爱的鼓励与祝福却让刘军平一家倍感温暖。大爱流传,情动西山,这许许多多的爱,将鼓励刘军平一家笑对未来,战胜病魔,健康快乐地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